看了一个嘎纳流露出来的几分钟版本,真是将中国审美发挥到极致了,下半年最期待华语电影!快上映啊啊啊啊啊!//现在看完了,补充说下,那些说电影烂的人,那只是你自己的观点,不要拿业余揣测专业,说电影烂的人扪心自问一下,你们能不能看得懂毕加索的画?能不能听进去巴赫的音乐?如果不能,就不要bb侯导的电影如何如何
其实没有必要这么沉默。。。有种导演很厉害,但不屑于与我交流的感觉
电影看得懂没问题,这个电影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电影中任何一个镜头,特别是风景的镜头,都可以单独成为一副精致的画,都是美的。而且在细节上处理地很好,唐朝的服饰动作妆容都很棒。但是感觉这种镜头的停留用的太多了,我感觉这种技巧用一两个可以成为点睛之笔,但如果整个电影全这样的镜头,而且演员出场几乎都不怎么说话,每个人的表情几乎不怎么变,更严重的是如果人物关系不事先去了解就根本是在看天书,而且跟文言文的原著也不一样,对白还大多是文言文,其实对于至少一半以上的观众是很难接受的。除这些外,现在惯用的16:9被认为是最符合审美的一种比例,而这个电影是4:3,感觉场景不够开阔大气。
是一部好电影,典型的侯孝贤风格,里面的布景装潢十分考究,小到一把道具勺子都是唐朝的风格,真正的一部古风电影,人物对白50%文言文,真感觉置身于那个时代里了。不过大概是人物对白的极度晦涩的缘故,从进去到出来只看懂了不到一半。看后有点替侯孝贤惋惜,古来圣贤皆寂寞。要是观众都能理解他那些晦涩念白背后的弦外雅意,大概要在影院里抚掌称奇了,然而,观众不能。不管怎么,向侯孝贤,向舒淇张震周韵,向摄影指导致敬。 说点题外话,联想到王家卫。墨镜王和侯孝贤的区别就在于,墨镜王的电影,主线是很浅显的,至于内嵌的那些诗词,你懂的越多就越有嚼头,不懂也不妨碍观影,所以我一直更喜欢墨镜。王能把深的拍浅,侯不能。
刚看完聂隐娘,不知道是啥滋味,可能就是无味吧,回来看看豆瓣上的文青儿们是如何评论的,结果,意见不同打成一锅粥了!说实话,简单的故事,简单的对白,不过你要不跟着看还真说不准就稀里糊涂了,这也是侯导一贯的风格[偷笑][偷笑][偷笑]!先不说侯导十年磨一剑,烧胶片,9000万制作,就说这选景也是台湾日本各处的选个遍,煞费苦心,但确实美轮美奂。对白语言上为了还原“唐风古韵”也是用了所谓的文言文,但古人是不是这么说话无从考证,只是我这等才疏学浅的听着很多话也并不觉得妥贴。我没看过原著,剧中很多人物出现并无来由,费解,身份交代不明,回来还得撸小说、撸历史,累!剧情就不再赘述了,就是各种纠葛,最终隐娘大气,
刚刚看完首映怀着不平静的心情码下这段文字 温馨提示1.观看聂隐娘之前一点要了解相关历史知识(豆瓣上有详细科普贴)2.如果想看传统武侠的打打杀杀飞檐走壁不要看聂隐娘. 首先故事是由黑白的片头引出的 聂隐娘寥寥几句话道出了她的身世 然后沉默 此时风声和叶子掉落的声音成为了她的表达方式 侯孝贤镜头下的武侠是那么冷静又孤独 镜头对准的都是沉默和留白 甚至有一些压抑 人物台词极少 往往都只有一句话 剩下的我们只能通过眉宇和肢体来揣测 偌大的江湖不只有着粗暴的一面 还有孤独的一面 而侯孝贤所展现的便是江湖没有知己 只有孤独.(不剧透)
青鸾镜舞,绝世隐孤。标志性的长镜头,大远景,冷静的叙事与留白,如一首七言律诗,寥寥数语,即道尽恩怨情仇,李屏宾的胶片摄影,亦让每一帧画面有了质感与灵魂,这种美,是任何什么好莱坞特效团队都无法造出来的。有幸在大银幕欣赏侯孝贤的片子,却被一群整场骚燥的*****扰了气氛,各种国产3d狗血**大戏培养起来的审美情趣与观影素质显然还无法接受大银幕上的个人电影。如果不了解侯孝贤,还是左转忽略过这部戏吧。候导有稳定投资,不缺票房,你继续安安静静拍,自有人继续安安静静看,足矣。
《刺客聂隐娘》是近年来为数不多还用胶片拍摄的电影,外景也全部用的是自然光,而且没有做过后期特效处理,所以舒淇说他们经常是“等风,等云,等鸟去”。整部片子背景音乐几乎没有,大多是虫鸣鸟叫,经常安静到电影半分钟没有任何声音,只听得影院空调嗡嗡的声音和观众咔哧吃东西的声音(参见第八张图)。台词也极精简,多为文言语,主角舒淇的台词不超过十句(文学修养不够的恐怕理解起来有点难度[流汗]),这也导致观众难以理解剧情的背景和发展。据我观察提前退场的人数不下十五人。文艺片披上了武侠片的外衣,出现毁誉参半的情形也是情理之中。各大购票软件得分不一,豆瓣时光网得分较高,淘宝电影格瓦拉得分较低。个人评分7.9分。
隨著觀眾的不停退場與小聲嘀咕,《刺客聶隱娘》落幕了。影片的結尾聶隱娘與負鏡少年顯示在鏡頭裡,伴隨著笛聲影片終了與貫穿全片的我們早已陌生的中國景觀里。這是部好“電影”卻不是一部“好電影”,起碼從觀眾的反應上來看是這樣的,因為它並不叫座,但它確實通過大量的鏡頭描寫把置於宏觀歷史情境下的場景再現,毫無硬傷。若說觀影層次不存在本質主義上的高低之分的話,那麼我們無須抱怨觀眾的審美層次。“鏡頭語言”與宏觀的歷史背景的構建且擱置不說,我們卻在不知何時在革命敘事、資本驅動的劇本寫作與西方視角下的自我再審視中,遺忘了這樣一個中國。盛唐不在,侯孝賢卻通過一些並非宏大敘事的拍攝為我們構建了104分鐘的歷史。
不得不说侯孝贤的画面着实漂亮,漂亮到让人惊叹。胶片的质感让我兴奋,配乐只有鼓点声,干净利落,很好地渲托了故事情节,整个电影安静到可以听到自然的声音,一切刚刚好,然而,不知什么原因,过多的剪辑使得电影少许有点零碎,甚至支离破碎。相比侯导,我更喜欢郑芬芬的细腻,那种慢到让人心疼的电影视角。一开始,我就固执可耻地给聂隐娘改了名字---忍隐娘。她叫聂隐娘,不是窈七,也许原来叫窈七,六郎的窈七,那个会在六郎生风热的时候守候的窈七,然而,还是被心爱的公主娘娘屈判了,她叫隐娘,那个青鸾舞镜的隐娘。片中,唯一让我情绪波动的就是曾经的六郎和胡姬谈论年少的窈七时,胡姬轻叹替窈七不值,这个世上谁能替别人不值!
推荐朋友们都看看!
各种长镜头,真的是美极了~~~
🎦《刺客聂隐娘》 侯孝贤 2015 📚阿城 👨舒淇 张震 周韵 妻夫木聪 阮经天 谢欣颖 🖊️《影》《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卧虎藏龙》 🖊️一部文言通俗传奇 🖊️侯孝贤退圈前最后一部作品,于侯孝贤不得不说是一次成功,如果换做其他导演,这样的台词设计叙事节奏,恐怕会扑街。
刺客的爱与哀愁,剧情并不复杂,节奏非常慢,着重在表达一种诗意武侠的意境。
张震没练八极拳,阮经天没练枪斗术,周韵没开裁缝铺,舒淇没练玉女心经的低武平行世界。
已经看了好久了呢,还是印象犹在,画面是真美真静真好!!!
喜欢舒淇、张震,演技杠杠的!
7/10。氤氲朦胧,技术上无可挑剔,可惜台词露怯了,硬凹文言真的没必要,什么“汝师父”这种真顶不住。 能讲庙堂还是挺惊讶的,可惜故事层面乏善可陈。好在舒淇的范儿是够了的。
真的太垃圾了,根本看不下去,如坐针毡
舒淇表演还是很好的不过我没有特别理解这部电影
补发的影评,2015年在电影院看的,和某人,及某小盆友。 本着明天就要开学,赶紧再疯狂一把的原则,去看了《刺客聂隐娘》。 其实原计划是下午看两部电影,结果——,好吧,这个放在下次再说。先来说说这个聂隐娘。 对白是半文不白的文言文,还好台词量不大,小盆友应该不会有什么理解障碍。而且,画面唯美,风景如画。 但是!千万千万别认为自己是在看电影啊。小盆友说,应该认为自己是在看一场古典风格水墨画展,而且有环绕立体声背景配乐,这样就不会有违和感了。———这悠长悠长的节奏啊!这哪里像是武侠片噢。 它讲的是什么,表达的是什么,现在的小盆友是不会明白的。 总之,这部电影一定不是迎合大多数的那种,大多数人都不会习惯这种风格的。但它一定会成为一部经典。初步鉴定完毕。
一直以来,战台烽印象中的侯孝贤导演,是一个特别喜欢在电影创作中施展“隐身术”的人物。他希望用剧本用演员用拍摄这一系列人为的创作所呈现的故事,是真实而可信的。也就是说,导演应该是希望这些编造的故事犹如纪录片一样真实,因此他戴好了不留指纹的手套,藏在了导筒的最远处,就那样默默的看着这个故事,自然般的发生,发生,发生……一切都是水到渠成,情到事生,不问结果。 当然,服饰、建筑、语言等等,还都是可以真诚的根据各种蛛丝马迹去“臆造”,但人物的言行举止,确实任凭怎样都不得不进行现代化改制的地方,好在当下的各种古装剧,已经粗制滥造到令人发指的张冠李戴关公战秦琼的地步,尽管《聂隐娘》没有达到呈现古意的百分之百,已然是所有唐题材古装影视作品中最具专业度和良心的作品。 然后,导演很自然的,又将自己隐身,看着这个基本满意的场景和人物,看着他们去发生那些应该发生的故事,杀手,藩镇,围剿,追击,对于看惯了快刀剪切速度推进的各种武侠片的观众而言,那些淡淡的发生,就算是不过“嗖”的一声刀响决生死的瞬间,都带不来惊天动地的感官刺激,广袤的世界之中,这些小事太渺小,镜头只不过是纪念了那些瞬间而已。
一个人 没有同类
个个都在那里离市区
不敢说自己看懂了,起码融入进去了。
最热
看了一个嘎纳流露出来的几分钟版本,真是将中国审美发挥到极致了,下半年最期待华语电影!快上映啊啊啊啊啊!//现在看完了,补充说下,那些说电影烂的人,那只是你自己的观点,不要拿业余揣测专业,说电影烂的人扪心自问一下,你们能不能看得懂毕加索的画?能不能听进去巴赫的音乐?如果不能,就不要bb侯导的电影如何如何
其实没有必要这么沉默。。。有种导演很厉害,但不屑于与我交流的感觉
电影看得懂没问题,这个电影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电影中任何一个镜头,特别是风景的镜头,都可以单独成为一副精致的画,都是美的。而且在细节上处理地很好,唐朝的服饰动作妆容都很棒。但是感觉这种镜头的停留用的太多了,我感觉这种技巧用一两个可以成为点睛之笔,但如果整个电影全这样的镜头,而且演员出场几乎都不怎么说话,每个人的表情几乎不怎么变,更严重的是如果人物关系不事先去了解就根本是在看天书,而且跟文言文的原著也不一样,对白还大多是文言文,其实对于至少一半以上的观众是很难接受的。除这些外,现在惯用的16:9被认为是最符合审美的一种比例,而这个电影是4:3,感觉场景不够开阔大气。
是一部好电影,典型的侯孝贤风格,里面的布景装潢十分考究,小到一把道具勺子都是唐朝的风格,真正的一部古风电影,人物对白50%文言文,真感觉置身于那个时代里了。不过大概是人物对白的极度晦涩的缘故,从进去到出来只看懂了不到一半。看后有点替侯孝贤惋惜,古来圣贤皆寂寞。要是观众都能理解他那些晦涩念白背后的弦外雅意,大概要在影院里抚掌称奇了,然而,观众不能。不管怎么,向侯孝贤,向舒淇张震周韵,向摄影指导致敬。 说点题外话,联想到王家卫。墨镜王和侯孝贤的区别就在于,墨镜王的电影,主线是很浅显的,至于内嵌的那些诗词,你懂的越多就越有嚼头,不懂也不妨碍观影,所以我一直更喜欢墨镜。王能把深的拍浅,侯不能。
刚看完聂隐娘,不知道是啥滋味,可能就是无味吧,回来看看豆瓣上的文青儿们是如何评论的,结果,意见不同打成一锅粥了!说实话,简单的故事,简单的对白,不过你要不跟着看还真说不准就稀里糊涂了,这也是侯导一贯的风格[偷笑][偷笑][偷笑]!先不说侯导十年磨一剑,烧胶片,9000万制作,就说这选景也是台湾日本各处的选个遍,煞费苦心,但确实美轮美奂。对白语言上为了还原“唐风古韵”也是用了所谓的文言文,但古人是不是这么说话无从考证,只是我这等才疏学浅的听着很多话也并不觉得妥贴。我没看过原著,剧中很多人物出现并无来由,费解,身份交代不明,回来还得撸小说、撸历史,累!剧情就不再赘述了,就是各种纠葛,最终隐娘大气,
刚刚看完首映怀着不平静的心情码下这段文字 温馨提示1.观看聂隐娘之前一点要了解相关历史知识(豆瓣上有详细科普贴)2.如果想看传统武侠的打打杀杀飞檐走壁不要看聂隐娘. 首先故事是由黑白的片头引出的 聂隐娘寥寥几句话道出了她的身世 然后沉默 此时风声和叶子掉落的声音成为了她的表达方式 侯孝贤镜头下的武侠是那么冷静又孤独 镜头对准的都是沉默和留白 甚至有一些压抑 人物台词极少 往往都只有一句话 剩下的我们只能通过眉宇和肢体来揣测 偌大的江湖不只有着粗暴的一面 还有孤独的一面 而侯孝贤所展现的便是江湖没有知己 只有孤独.(不剧透)
青鸾镜舞,绝世隐孤。标志性的长镜头,大远景,冷静的叙事与留白,如一首七言律诗,寥寥数语,即道尽恩怨情仇,李屏宾的胶片摄影,亦让每一帧画面有了质感与灵魂,这种美,是任何什么好莱坞特效团队都无法造出来的。有幸在大银幕欣赏侯孝贤的片子,却被一群整场骚燥的*****扰了气氛,各种国产3d狗血**大戏培养起来的审美情趣与观影素质显然还无法接受大银幕上的个人电影。如果不了解侯孝贤,还是左转忽略过这部戏吧。候导有稳定投资,不缺票房,你继续安安静静拍,自有人继续安安静静看,足矣。
《刺客聂隐娘》是近年来为数不多还用胶片拍摄的电影,外景也全部用的是自然光,而且没有做过后期特效处理,所以舒淇说他们经常是“等风,等云,等鸟去”。整部片子背景音乐几乎没有,大多是虫鸣鸟叫,经常安静到电影半分钟没有任何声音,只听得影院空调嗡嗡的声音和观众咔哧吃东西的声音(参见第八张图)。台词也极精简,多为文言语,主角舒淇的台词不超过十句(文学修养不够的恐怕理解起来有点难度[流汗]),这也导致观众难以理解剧情的背景和发展。据我观察提前退场的人数不下十五人。文艺片披上了武侠片的外衣,出现毁誉参半的情形也是情理之中。各大购票软件得分不一,豆瓣时光网得分较高,淘宝电影格瓦拉得分较低。个人评分7.9分。
隨著觀眾的不停退場與小聲嘀咕,《刺客聶隱娘》落幕了。影片的結尾聶隱娘與負鏡少年顯示在鏡頭裡,伴隨著笛聲影片終了與貫穿全片的我們早已陌生的中國景觀里。這是部好“電影”卻不是一部“好電影”,起碼從觀眾的反應上來看是這樣的,因為它並不叫座,但它確實通過大量的鏡頭描寫把置於宏觀歷史情境下的場景再現,毫無硬傷。若說觀影層次不存在本質主義上的高低之分的話,那麼我們無須抱怨觀眾的審美層次。“鏡頭語言”與宏觀的歷史背景的構建且擱置不說,我們卻在不知何時在革命敘事、資本驅動的劇本寫作與西方視角下的自我再審視中,遺忘了這樣一個中國。盛唐不在,侯孝賢卻通過一些並非宏大敘事的拍攝為我們構建了104分鐘的歷史。
不得不说侯孝贤的画面着实漂亮,漂亮到让人惊叹。胶片的质感让我兴奋,配乐只有鼓点声,干净利落,很好地渲托了故事情节,整个电影安静到可以听到自然的声音,一切刚刚好,然而,不知什么原因,过多的剪辑使得电影少许有点零碎,甚至支离破碎。相比侯导,我更喜欢郑芬芬的细腻,那种慢到让人心疼的电影视角。一开始,我就固执可耻地给聂隐娘改了名字---忍隐娘。她叫聂隐娘,不是窈七,也许原来叫窈七,六郎的窈七,那个会在六郎生风热的时候守候的窈七,然而,还是被心爱的公主娘娘屈判了,她叫隐娘,那个青鸾舞镜的隐娘。片中,唯一让我情绪波动的就是曾经的六郎和胡姬谈论年少的窈七时,胡姬轻叹替窈七不值,这个世上谁能替别人不值!
最新
推荐朋友们都看看!
各种长镜头,真的是美极了~~~
🎦《刺客聂隐娘》 侯孝贤 2015 📚阿城 👨舒淇 张震 周韵 妻夫木聪 阮经天 谢欣颖 🖊️《影》《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卧虎藏龙》 🖊️一部文言通俗传奇 🖊️侯孝贤退圈前最后一部作品,于侯孝贤不得不说是一次成功,如果换做其他导演,这样的台词设计叙事节奏,恐怕会扑街。
刺客的爱与哀愁,剧情并不复杂,节奏非常慢,着重在表达一种诗意武侠的意境。
张震没练八极拳,阮经天没练枪斗术,周韵没开裁缝铺,舒淇没练玉女心经的低武平行世界。
已经看了好久了呢,还是印象犹在,画面是真美真静真好!!!
喜欢舒淇、张震,演技杠杠的!
7/10。氤氲朦胧,技术上无可挑剔,可惜台词露怯了,硬凹文言真的没必要,什么“汝师父”这种真顶不住。 能讲庙堂还是挺惊讶的,可惜故事层面乏善可陈。好在舒淇的范儿是够了的。
真的太垃圾了,根本看不下去,如坐针毡
舒淇表演还是很好的不过我没有特别理解这部电影
补发的影评,2015年在电影院看的,和某人,及某小盆友。 本着明天就要开学,赶紧再疯狂一把的原则,去看了《刺客聂隐娘》。 其实原计划是下午看两部电影,结果——,好吧,这个放在下次再说。先来说说这个聂隐娘。 对白是半文不白的文言文,还好台词量不大,小盆友应该不会有什么理解障碍。而且,画面唯美,风景如画。 但是!千万千万别认为自己是在看电影啊。小盆友说,应该认为自己是在看一场古典风格水墨画展,而且有环绕立体声背景配乐,这样就不会有违和感了。———这悠长悠长的节奏啊!这哪里像是武侠片噢。 它讲的是什么,表达的是什么,现在的小盆友是不会明白的。 总之,这部电影一定不是迎合大多数的那种,大多数人都不会习惯这种风格的。但它一定会成为一部经典。初步鉴定完毕。
一直以来,战台烽印象中的侯孝贤导演,是一个特别喜欢在电影创作中施展“隐身术”的人物。他希望用剧本用演员用拍摄这一系列人为的创作所呈现的故事,是真实而可信的。也就是说,导演应该是希望这些编造的故事犹如纪录片一样真实,因此他戴好了不留指纹的手套,藏在了导筒的最远处,就那样默默的看着这个故事,自然般的发生,发生,发生……一切都是水到渠成,情到事生,不问结果。 当然,服饰、建筑、语言等等,还都是可以真诚的根据各种蛛丝马迹去“臆造”,但人物的言行举止,确实任凭怎样都不得不进行现代化改制的地方,好在当下的各种古装剧,已经粗制滥造到令人发指的张冠李戴关公战秦琼的地步,尽管《聂隐娘》没有达到呈现古意的百分之百,已然是所有唐题材古装影视作品中最具专业度和良心的作品。 然后,导演很自然的,又将自己隐身,看着这个基本满意的场景和人物,看着他们去发生那些应该发生的故事,杀手,藩镇,围剿,追击,对于看惯了快刀剪切速度推进的各种武侠片的观众而言,那些淡淡的发生,就算是不过“嗖”的一声刀响决生死的瞬间,都带不来惊天动地的感官刺激,广袤的世界之中,这些小事太渺小,镜头只不过是纪念了那些瞬间而已。
一个人 没有同类
个个都在那里离市区
不敢说自己看懂了,起码融入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