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没看懂哎~政治隐喻很多。只见到俩女人很美。音乐、画面、质感,很贝托鲁奇的风格,镜头唯美似油画,情欲纯净却撩人。两位女性让人想起《末代皇帝》中的婉容和文绣。不知道原著是什么基调。尽管几天前看到了,我还是又没认出《爱》和《红色》里的老爷子……他的长相好英气冷峻啊。看到Nana朋友圈说好看要看,正好今天签版只能赶晚场,就买了。这最高一排边上的座位直对通道,左手无人空旷伸腿儿且视线无遮挡一览众山小太爽了!内嵌英字外拍中字拍得不错。4K修复版。13th北影节北京展映Day5-9。修复经典单元。20:40场,9成多满。天幕新彩云激光巨幕厅。据说换了幕也没怎么亮嘛,那凶悍胖男负责人又在检票口吆喝,果然女厕排队长又没纸。天幕牌子不见了。散场真冷下小雨了。检票女服务员不撕副券男的撕。2023-4-24
复杂的闪回倒叙结构,没有用字幕提示,只用色调区分,现实是冷蓝色调,回忆用暖黄画面。同《纳粹狂魔》共通的点似乎是,意大利导演总试图将法西斯的精神底层与压抑的同性恋倾向和俄狄浦斯恋母弑父情结联系。贝托鲁奇在电影中把原著小说里准备刺杀的教授改名为Luca,教授年轻的妻子改名为Anna,分明指向戈达尔和卡里娜,甚至直接使用了戈达尔在巴黎的实际住址和电话号码。“我想杀死戈达尔,他是一个革命者,制作革命电影,是我的老师。”电影风格有意识地摆脱戈达尔的影响,走出自己的风格。 不过还是存在一些强制表现的符号形象,例如洞穴寓言的引用,人物的状态经常处于神经质般发出惊人言论。有些元素就单纯是为符号解读而存在。
4K SDR的《同流者》画面有很大的提升,其中维托里奥·斯图拉罗的摄影很值得研究,影片里有大量对比强烈的冷暖镜头,比如大家非常熟悉非常经典的舞蹈画面,也有大家不太留意的场景。维托里奥用这种色彩对比来展现Colour Noir的魅力,表达政治的变化莫测和冷血残酷。
摄影与剪辑压倒叙事。贝托鲁奇对政治运动与情欲,个人在集体洪流中的身份迷失有着天然的执着。 最精华的部分在开篇,这部分是马切洛精神世界的基础。导演将马切洛个人意识在非线性时空中剪辑得很暧昧,观众们能看到一个寡言的人,他对政治、同性都有着优柔的判断,与笃信相比,他仅是在寻求一个“同流者”的身份(可惜这部分看的时候有点昏沉,状态不佳)。反而后面接任务开展暗杀行动仅有如列车私语、舞厅回旋、林海行刺等佳段,无法成篇,亦与马切洛个人意识关联度不高。 两位女性两种风格,和而不同,各有魅力。
摄影&光影&构图运镜很美很绝,Jean-Louis Trintignant超帅超有气质,忧郁中又带着一丝脆弱。台词的政治隐喻很强。
无论是高唱《国际歌》的卖花姑娘,还是执行暗杀的特别行动队,都缺乏革命的强烈意愿,让整部电影更像是对时代人物的精神病学分析。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片段有很多,我非常喜欢男主和盲人朋友在聚会上的那段对话,还有两位女主暧昧的 充满情欲的对手戏。
20230916上海影城杜比剧场展映,感觉和原版比应该没有删减。第一遍看还是有点没看懂,男主很像现在某一个德国演员,想不起来是谁了
忠诚是有价的吗? 忠于自己算不算是一种忠诚? 光听两个小时意大利语耳朵都要高潮了~ 那种骨子里的性感,洒脱,有点高级。
不好看,强行致敬
令人昏昏欲睡
剧情不错,演技非常好。
经典老片,观来有一些启发
影史经典佳作。
BJIFF 贝托鲁奇
剧情一般,有的地方不合理凑合看吧
贝托鲁奇就是神!
最热
还是没看懂哎~政治隐喻很多。只见到俩女人很美。音乐、画面、质感,很贝托鲁奇的风格,镜头唯美似油画,情欲纯净却撩人。两位女性让人想起《末代皇帝》中的婉容和文绣。不知道原著是什么基调。尽管几天前看到了,我还是又没认出《爱》和《红色》里的老爷子……他的长相好英气冷峻啊。看到Nana朋友圈说好看要看,正好今天签版只能赶晚场,就买了。这最高一排边上的座位直对通道,左手无人空旷伸腿儿且视线无遮挡一览众山小太爽了!内嵌英字外拍中字拍得不错。4K修复版。13th北影节北京展映Day5-9。修复经典单元。20:40场,9成多满。天幕新彩云激光巨幕厅。据说换了幕也没怎么亮嘛,那凶悍胖男负责人又在检票口吆喝,果然女厕排队长又没纸。天幕牌子不见了。散场真冷下小雨了。检票女服务员不撕副券男的撕。2023-4-24
复杂的闪回倒叙结构,没有用字幕提示,只用色调区分,现实是冷蓝色调,回忆用暖黄画面。同《纳粹狂魔》共通的点似乎是,意大利导演总试图将法西斯的精神底层与压抑的同性恋倾向和俄狄浦斯恋母弑父情结联系。贝托鲁奇在电影中把原著小说里准备刺杀的教授改名为Luca,教授年轻的妻子改名为Anna,分明指向戈达尔和卡里娜,甚至直接使用了戈达尔在巴黎的实际住址和电话号码。“我想杀死戈达尔,他是一个革命者,制作革命电影,是我的老师。”电影风格有意识地摆脱戈达尔的影响,走出自己的风格。 不过还是存在一些强制表现的符号形象,例如洞穴寓言的引用,人物的状态经常处于神经质般发出惊人言论。有些元素就单纯是为符号解读而存在。
4K SDR的《同流者》画面有很大的提升,其中维托里奥·斯图拉罗的摄影很值得研究,影片里有大量对比强烈的冷暖镜头,比如大家非常熟悉非常经典的舞蹈画面,也有大家不太留意的场景。维托里奥用这种色彩对比来展现Colour Noir的魅力,表达政治的变化莫测和冷血残酷。
摄影与剪辑压倒叙事。贝托鲁奇对政治运动与情欲,个人在集体洪流中的身份迷失有着天然的执着。 最精华的部分在开篇,这部分是马切洛精神世界的基础。导演将马切洛个人意识在非线性时空中剪辑得很暧昧,观众们能看到一个寡言的人,他对政治、同性都有着优柔的判断,与笃信相比,他仅是在寻求一个“同流者”的身份(可惜这部分看的时候有点昏沉,状态不佳)。反而后面接任务开展暗杀行动仅有如列车私语、舞厅回旋、林海行刺等佳段,无法成篇,亦与马切洛个人意识关联度不高。 两位女性两种风格,和而不同,各有魅力。
摄影&光影&构图运镜很美很绝,Jean-Louis Trintignant超帅超有气质,忧郁中又带着一丝脆弱。台词的政治隐喻很强。
无论是高唱《国际歌》的卖花姑娘,还是执行暗杀的特别行动队,都缺乏革命的强烈意愿,让整部电影更像是对时代人物的精神病学分析。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片段有很多,我非常喜欢男主和盲人朋友在聚会上的那段对话,还有两位女主暧昧的 充满情欲的对手戏。
20230916上海影城杜比剧场展映,感觉和原版比应该没有删减。第一遍看还是有点没看懂,男主很像现在某一个德国演员,想不起来是谁了
忠诚是有价的吗? 忠于自己算不算是一种忠诚? 光听两个小时意大利语耳朵都要高潮了~ 那种骨子里的性感,洒脱,有点高级。
不好看,强行致敬
最新
令人昏昏欲睡
20230916上海影城杜比剧场展映,感觉和原版比应该没有删减。第一遍看还是有点没看懂,男主很像现在某一个德国演员,想不起来是谁了
4K SDR的《同流者》画面有很大的提升,其中维托里奥·斯图拉罗的摄影很值得研究,影片里有大量对比强烈的冷暖镜头,比如大家非常熟悉非常经典的舞蹈画面,也有大家不太留意的场景。维托里奥用这种色彩对比来展现Colour Noir的魅力,表达政治的变化莫测和冷血残酷。
不好看,强行致敬
无论是高唱《国际歌》的卖花姑娘,还是执行暗杀的特别行动队,都缺乏革命的强烈意愿,让整部电影更像是对时代人物的精神病学分析。
剧情不错,演技非常好。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片段有很多,我非常喜欢男主和盲人朋友在聚会上的那段对话,还有两位女主暧昧的 充满情欲的对手戏。
摄影&光影&构图运镜很美很绝,Jean-Louis Trintignant超帅超有气质,忧郁中又带着一丝脆弱。台词的政治隐喻很强。
经典老片,观来有一些启发
影史经典佳作。
BJIFF 贝托鲁奇
复杂的闪回倒叙结构,没有用字幕提示,只用色调区分,现实是冷蓝色调,回忆用暖黄画面。同《纳粹狂魔》共通的点似乎是,意大利导演总试图将法西斯的精神底层与压抑的同性恋倾向和俄狄浦斯恋母弑父情结联系。贝托鲁奇在电影中把原著小说里准备刺杀的教授改名为Luca,教授年轻的妻子改名为Anna,分明指向戈达尔和卡里娜,甚至直接使用了戈达尔在巴黎的实际住址和电话号码。“我想杀死戈达尔,他是一个革命者,制作革命电影,是我的老师。”电影风格有意识地摆脱戈达尔的影响,走出自己的风格。 不过还是存在一些强制表现的符号形象,例如洞穴寓言的引用,人物的状态经常处于神经质般发出惊人言论。有些元素就单纯是为符号解读而存在。
剧情一般,有的地方不合理凑合看吧
摄影与剪辑压倒叙事。贝托鲁奇对政治运动与情欲,个人在集体洪流中的身份迷失有着天然的执着。 最精华的部分在开篇,这部分是马切洛精神世界的基础。导演将马切洛个人意识在非线性时空中剪辑得很暧昧,观众们能看到一个寡言的人,他对政治、同性都有着优柔的判断,与笃信相比,他仅是在寻求一个“同流者”的身份(可惜这部分看的时候有点昏沉,状态不佳)。反而后面接任务开展暗杀行动仅有如列车私语、舞厅回旋、林海行刺等佳段,无法成篇,亦与马切洛个人意识关联度不高。 两位女性两种风格,和而不同,各有魅力。
贝托鲁奇就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