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IFF|三里屯英皇|安东尼奥尼的片子和林大奇的一样,都是我解读不了只能去感受的那种。看之前一直在想红色沙漠这个意象在影片中该如何呈现。最后发现根本就没有出现,相反,蓝色大海的意象一直伴随整部影片。这个与影片名称完全对立的设定实在太过天才,红色沙漠作为一个不存在的意象也反衬出影片是围绕一种只可意会的女主逐渐崩塌的精神状态展开的。车祸只是诱因,战后工业化社会的集体虚无性是真正的推力。女主需要的只是一种存在价值及被理解、被倾听的需求。而在这种中产社会中外表高尚的男性彻底沦为欲望的动物,因此无法彻底对女主产生积极效应。在迷惘之中女主唯有说服自己继续前行。偏僻岛屿上的粉色海滩与透明海水终究只是幻想。中产阶级幻化成的帆船只是一个不合时宜的闯入者。 配乐实在太棒,让影片始终处于高压阴冷状态下。
我个人觉得这部金狮佳作比《奇遇》的立意更高级了,以小见大。从大了说这部电影讲的是人类创造文明是一种进步,而文明却反过来压迫制约着人类,从小了说维蒂演绎的女主买别人吃过的面包,大庭广众下肆无忌惮的求爱各种不可思议的言行举止都让我感受到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点疲劳了,未能全神贯注。7/10左右的感觉,或许重心已经从审美走向了表达,这部里的主角talk环节是几部里感觉最好的,并且探索了互文。欲望的描绘在委身色彩(这里只是说红色)之后反而薄弱了,还是更喜欢《奇遇》的那段。
色彩参与表意
好,艺术,真的艺术
很棒的电影,大师
安东尼奥尼!
我发现安东尼奥尼比较喜欢讲述出轨的男男女女的故事,但故事背景又是另外一码事。这部片子主要讲述的是在工业化加速发展下女人因为身心空虚而出轨的故事,表面上看女主角的一系列不寻常的情绪上的反应,包括出轨是由于车祸造成的脑震荡的后遗症引起的,实际上是在说女主角在遵循自己的本性说话做事,但是别人不理解,女主角越想“恢复正常”、“得到救赎”越发现她做的所有努力都是徒劳的,所以最好后女主角想要逃离现实。所以这部片子是在批判工业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效率和便利,把人用钢铁混凝土等保护起来的同时也越来越让人空虚压抑,丧失本性,远离自然,影片色彩的运用也压抑又具有象征意义,这一点《玩乐时间》和它有点像,配乐和声音的运用不仅能调动女主角的情绪也能引导观众随着女主角走。总体来说后半部分好于前半部分,八分四颗星。
2018.7.16 安东尼奥尼的第一部彩色片,对色彩的使用极为大胆。有人认为这是导演最杰出的作品,也有一派认为本片叙事模糊,乏味至极。导演用色彩非常明显的对比来强调现代工业产品对人类精神的压抑和异化,所谓红色沙漠如同一个淌满血的沙漠,是机器工业时代将人性摧残得无以复加的血淋淋的荒漠。工业化使人对自身状况产生不安定感。颜色扭曲、焦点转移、无序剪辑、电子音效。“如果我离开,我会把东西全都随身带走,包括烟灰缸。”讲故事一段海景是片中唯一未经由滤镜或油彩加工过的场景,但相对于整体灰暗压抑的基调却显得虚幻,那里有粉色沙子,缓慢引诱的行船,有血有肉的岩石,塞壬的歌声。
看到困在生活里的一只不断挣扎的兽。开篇一直没进去,半梦半醒听他们说话。直到六个人在海岸边的大雾中疾走,才进到电影中。好喜欢四个人在大雾中忽隐忽现的身影,灰色加蓝色。极其情绪化的女主朱丽亚娜,如此不稳定的状态,各种脑补她的成长经历和一直提到的那场车祸。每次电器?还是电流?的声音出现,都有种科幻惊悚片的观感。好喜欢电影里女主讲述的粉色沙滩故事,海水冲刷沙滩的声音,好舒服。其实有种在看画展的感觉。@电影资料馆
《红色沙漠》无疑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和独特价值的电影。它以开创性的色彩运用、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主题内涵,为电影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红色沙漠》是安东尼奥尼执导的首部彩色片,大胆运用色彩描绘工业社会对人类精神的压抑与异化。影片简化叙事和戏剧冲突,聚焦于女主朱莉安娜的内心世界,她在工厂噪音、污染河流等荒芜景象中,与丈夫、儿子关系疏离,婚外情也无法填补心灵空缺。这部电影像是一则现代文明的警世寓言,两极化的评价也恰恰证明了它的独特与先锋。
2024意大利第七届电影周,重映意大利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于1964年拍摄的剧情片《红色沙漠》,经典之作,它被称为"电影史上第一部具有美学意义的彩色电影"。这部影片,给色彩赋予了表达意义的象征功能,此后电影中色彩不再只是单纯的视觉存在,而被赋予了诸多其他的含义,使种种颜色变成抒发故事情感的影像符号。影片讲述了现代工业文明之下一个名为吉莲娜的女子的精神状态和混乱的内心。
工业污染和一个神经质的女子。不得不说,女主真的很惊艳。
利用构图很简单的表达。恐怖总是来自未知,知晓之后会绕开也会癫狂。
最热
BJIFF|三里屯英皇|安东尼奥尼的片子和林大奇的一样,都是我解读不了只能去感受的那种。看之前一直在想红色沙漠这个意象在影片中该如何呈现。最后发现根本就没有出现,相反,蓝色大海的意象一直伴随整部影片。这个与影片名称完全对立的设定实在太过天才,红色沙漠作为一个不存在的意象也反衬出影片是围绕一种只可意会的女主逐渐崩塌的精神状态展开的。车祸只是诱因,战后工业化社会的集体虚无性是真正的推力。女主需要的只是一种存在价值及被理解、被倾听的需求。而在这种中产社会中外表高尚的男性彻底沦为欲望的动物,因此无法彻底对女主产生积极效应。在迷惘之中女主唯有说服自己继续前行。偏僻岛屿上的粉色海滩与透明海水终究只是幻想。中产阶级幻化成的帆船只是一个不合时宜的闯入者。 配乐实在太棒,让影片始终处于高压阴冷状态下。
我个人觉得这部金狮佳作比《奇遇》的立意更高级了,以小见大。从大了说这部电影讲的是人类创造文明是一种进步,而文明却反过来压迫制约着人类,从小了说维蒂演绎的女主买别人吃过的面包,大庭广众下肆无忌惮的求爱各种不可思议的言行举止都让我感受到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点疲劳了,未能全神贯注。7/10左右的感觉,或许重心已经从审美走向了表达,这部里的主角talk环节是几部里感觉最好的,并且探索了互文。欲望的描绘在委身色彩(这里只是说红色)之后反而薄弱了,还是更喜欢《奇遇》的那段。
色彩参与表意
好,艺术,真的艺术
很棒的电影,大师
安东尼奥尼!
我发现安东尼奥尼比较喜欢讲述出轨的男男女女的故事,但故事背景又是另外一码事。这部片子主要讲述的是在工业化加速发展下女人因为身心空虚而出轨的故事,表面上看女主角的一系列不寻常的情绪上的反应,包括出轨是由于车祸造成的脑震荡的后遗症引起的,实际上是在说女主角在遵循自己的本性说话做事,但是别人不理解,女主角越想“恢复正常”、“得到救赎”越发现她做的所有努力都是徒劳的,所以最好后女主角想要逃离现实。所以这部片子是在批判工业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效率和便利,把人用钢铁混凝土等保护起来的同时也越来越让人空虚压抑,丧失本性,远离自然,影片色彩的运用也压抑又具有象征意义,这一点《玩乐时间》和它有点像,配乐和声音的运用不仅能调动女主角的情绪也能引导观众随着女主角走。总体来说后半部分好于前半部分,八分四颗星。
2018.7.16 安东尼奥尼的第一部彩色片,对色彩的使用极为大胆。有人认为这是导演最杰出的作品,也有一派认为本片叙事模糊,乏味至极。导演用色彩非常明显的对比来强调现代工业产品对人类精神的压抑和异化,所谓红色沙漠如同一个淌满血的沙漠,是机器工业时代将人性摧残得无以复加的血淋淋的荒漠。工业化使人对自身状况产生不安定感。颜色扭曲、焦点转移、无序剪辑、电子音效。“如果我离开,我会把东西全都随身带走,包括烟灰缸。”讲故事一段海景是片中唯一未经由滤镜或油彩加工过的场景,但相对于整体灰暗压抑的基调却显得虚幻,那里有粉色沙子,缓慢引诱的行船,有血有肉的岩石,塞壬的歌声。
看到困在生活里的一只不断挣扎的兽。开篇一直没进去,半梦半醒听他们说话。直到六个人在海岸边的大雾中疾走,才进到电影中。好喜欢四个人在大雾中忽隐忽现的身影,灰色加蓝色。极其情绪化的女主朱丽亚娜,如此不稳定的状态,各种脑补她的成长经历和一直提到的那场车祸。每次电器?还是电流?的声音出现,都有种科幻惊悚片的观感。好喜欢电影里女主讲述的粉色沙滩故事,海水冲刷沙滩的声音,好舒服。其实有种在看画展的感觉。@电影资料馆
最新
色彩参与表意
BJIFF|三里屯英皇|安东尼奥尼的片子和林大奇的一样,都是我解读不了只能去感受的那种。看之前一直在想红色沙漠这个意象在影片中该如何呈现。最后发现根本就没有出现,相反,蓝色大海的意象一直伴随整部影片。这个与影片名称完全对立的设定实在太过天才,红色沙漠作为一个不存在的意象也反衬出影片是围绕一种只可意会的女主逐渐崩塌的精神状态展开的。车祸只是诱因,战后工业化社会的集体虚无性是真正的推力。女主需要的只是一种存在价值及被理解、被倾听的需求。而在这种中产社会中外表高尚的男性彻底沦为欲望的动物,因此无法彻底对女主产生积极效应。在迷惘之中女主唯有说服自己继续前行。偏僻岛屿上的粉色海滩与透明海水终究只是幻想。中产阶级幻化成的帆船只是一个不合时宜的闯入者。 配乐实在太棒,让影片始终处于高压阴冷状态下。
有点疲劳了,未能全神贯注。7/10左右的感觉,或许重心已经从审美走向了表达,这部里的主角talk环节是几部里感觉最好的,并且探索了互文。欲望的描绘在委身色彩(这里只是说红色)之后反而薄弱了,还是更喜欢《奇遇》的那段。
《红色沙漠》无疑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和独特价值的电影。它以开创性的色彩运用、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主题内涵,为电影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好,艺术,真的艺术
《红色沙漠》是安东尼奥尼执导的首部彩色片,大胆运用色彩描绘工业社会对人类精神的压抑与异化。影片简化叙事和戏剧冲突,聚焦于女主朱莉安娜的内心世界,她在工厂噪音、污染河流等荒芜景象中,与丈夫、儿子关系疏离,婚外情也无法填补心灵空缺。这部电影像是一则现代文明的警世寓言,两极化的评价也恰恰证明了它的独特与先锋。
2024意大利第七届电影周,重映意大利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于1964年拍摄的剧情片《红色沙漠》,经典之作,它被称为"电影史上第一部具有美学意义的彩色电影"。这部影片,给色彩赋予了表达意义的象征功能,此后电影中色彩不再只是单纯的视觉存在,而被赋予了诸多其他的含义,使种种颜色变成抒发故事情感的影像符号。影片讲述了现代工业文明之下一个名为吉莲娜的女子的精神状态和混乱的内心。
工业污染和一个神经质的女子。不得不说,女主真的很惊艳。
我个人觉得这部金狮佳作比《奇遇》的立意更高级了,以小见大。从大了说这部电影讲的是人类创造文明是一种进步,而文明却反过来压迫制约着人类,从小了说维蒂演绎的女主买别人吃过的面包,大庭广众下肆无忌惮的求爱各种不可思议的言行举止都让我感受到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利用构图很简单的表达。恐怖总是来自未知,知晓之后会绕开也会癫狂。
很棒的电影,大师
我发现安东尼奥尼比较喜欢讲述出轨的男男女女的故事,但故事背景又是另外一码事。这部片子主要讲述的是在工业化加速发展下女人因为身心空虚而出轨的故事,表面上看女主角的一系列不寻常的情绪上的反应,包括出轨是由于车祸造成的脑震荡的后遗症引起的,实际上是在说女主角在遵循自己的本性说话做事,但是别人不理解,女主角越想“恢复正常”、“得到救赎”越发现她做的所有努力都是徒劳的,所以最好后女主角想要逃离现实。所以这部片子是在批判工业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效率和便利,把人用钢铁混凝土等保护起来的同时也越来越让人空虚压抑,丧失本性,远离自然,影片色彩的运用也压抑又具有象征意义,这一点《玩乐时间》和它有点像,配乐和声音的运用不仅能调动女主角的情绪也能引导观众随着女主角走。总体来说后半部分好于前半部分,八分四颗星。
安东尼奥尼!
看到困在生活里的一只不断挣扎的兽。开篇一直没进去,半梦半醒听他们说话。直到六个人在海岸边的大雾中疾走,才进到电影中。好喜欢四个人在大雾中忽隐忽现的身影,灰色加蓝色。极其情绪化的女主朱丽亚娜,如此不稳定的状态,各种脑补她的成长经历和一直提到的那场车祸。每次电器?还是电流?的声音出现,都有种科幻惊悚片的观感。好喜欢电影里女主讲述的粉色沙滩故事,海水冲刷沙滩的声音,好舒服。其实有种在看画展的感觉。@电影资料馆
2018.7.16 安东尼奥尼的第一部彩色片,对色彩的使用极为大胆。有人认为这是导演最杰出的作品,也有一派认为本片叙事模糊,乏味至极。导演用色彩非常明显的对比来强调现代工业产品对人类精神的压抑和异化,所谓红色沙漠如同一个淌满血的沙漠,是机器工业时代将人性摧残得无以复加的血淋淋的荒漠。工业化使人对自身状况产生不安定感。颜色扭曲、焦点转移、无序剪辑、电子音效。“如果我离开,我会把东西全都随身带走,包括烟灰缸。”讲故事一段海景是片中唯一未经由滤镜或油彩加工过的场景,但相对于整体灰暗压抑的基调却显得虚幻,那里有粉色沙子,缓慢引诱的行船,有血有肉的岩石,塞壬的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