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了四場希臘史詩,今晚開啓了安哲的第一場現代人本篇章。開場時的法語獨白好好聽。啓程在於啓程本身,這簡直就是一部公路片,文藝到爆。全部的鏡頭都像極了霍伯的畫。從藝術語言上一下子就和之前的歷史題材脫開了,真是厲害。影片里的希臘和我們南方的小鎮子真的很像,我發現他們大多建築也是木結構加瓦片或者壘石塊夯土那種。雖然結尾的精神意義沒太理解,是不是沈默久了也會累了,又或許只是一種純粹的宿命。但是影片對情感的描寫太觸動我了,看了兩天這麼沈重的歷史題材,忽然來這麼一部,有些招架不住。人們總是需要親密關係,而有時親密關係的開始便是感情的結束。愛通常都是狼狽。帶給我濃濃的悲傷,太難過了。
颜色和镜头都很舒服,本来以为个人情感类会轻松一些,咋更沉重了这故事,看得太累了。这都应该算是中老年危机的无解了,安哲对情感与情欲的呈现好奇怪,但确实能体会那种痛苦挣扎和无力,完全无解。不由得十分好奇安哲本人的经历。小卡车冲入餐厅、船上、小破电影院,这几段很喜欢。危机是无解的,年轻女孩像兽一样也无法改变现状,怎样地闯入,再怎样地退出。几首当代乐曲有一丢丢出戏。最后打翻所有蜂箱的感觉像是彻底放弃一切,他放弃了挣扎。@电影资料馆
我的第一部安哲,虽然它的评分没有《猎人》高,但是我很喜欢。安哲的慢镜头里,哀愁、唯美与情欲并存,最后都化为生命旅途中的虚无主义。
“他把一只眼睁着,一只眼闭着,看透了他四周所发生的事物和他自己的徒劳。” ——林语堂 一部让人反复回味的电影
安哲这个系列里估计最没有政治隐喻的片子了!正好也也看懂了
算有点故事情节 女主好看
12biff第十四部 来看看欧洲的嫁女哈哈 衰老是击垮男性自尊的最有力武器 不能接受马斯楚安尼可能也是潜意识的无法接受衰老吧 安哲后期总爱搞点联动 别有一番味道 少女追求不知目的地的旅程 老人只能在地图上温习过往 依旧是路上的故事 有关启程和归途 7.5分
与最近上映的一部电影同名,但故事截然不同。
还行,剧情比较平淡,需慢慢品读
最热
結束了四場希臘史詩,今晚開啓了安哲的第一場現代人本篇章。開場時的法語獨白好好聽。啓程在於啓程本身,這簡直就是一部公路片,文藝到爆。全部的鏡頭都像極了霍伯的畫。從藝術語言上一下子就和之前的歷史題材脫開了,真是厲害。影片里的希臘和我們南方的小鎮子真的很像,我發現他們大多建築也是木結構加瓦片或者壘石塊夯土那種。雖然結尾的精神意義沒太理解,是不是沈默久了也會累了,又或許只是一種純粹的宿命。但是影片對情感的描寫太觸動我了,看了兩天這麼沈重的歷史題材,忽然來這麼一部,有些招架不住。人們總是需要親密關係,而有時親密關係的開始便是感情的結束。愛通常都是狼狽。帶給我濃濃的悲傷,太難過了。
颜色和镜头都很舒服,本来以为个人情感类会轻松一些,咋更沉重了这故事,看得太累了。这都应该算是中老年危机的无解了,安哲对情感与情欲的呈现好奇怪,但确实能体会那种痛苦挣扎和无力,完全无解。不由得十分好奇安哲本人的经历。小卡车冲入餐厅、船上、小破电影院,这几段很喜欢。危机是无解的,年轻女孩像兽一样也无法改变现状,怎样地闯入,再怎样地退出。几首当代乐曲有一丢丢出戏。最后打翻所有蜂箱的感觉像是彻底放弃一切,他放弃了挣扎。@电影资料馆
我的第一部安哲,虽然它的评分没有《猎人》高,但是我很喜欢。安哲的慢镜头里,哀愁、唯美与情欲并存,最后都化为生命旅途中的虚无主义。
“他把一只眼睁着,一只眼闭着,看透了他四周所发生的事物和他自己的徒劳。” ——林语堂 一部让人反复回味的电影
安哲这个系列里估计最没有政治隐喻的片子了!正好也也看懂了
算有点故事情节 女主好看
12biff第十四部 来看看欧洲的嫁女哈哈 衰老是击垮男性自尊的最有力武器 不能接受马斯楚安尼可能也是潜意识的无法接受衰老吧 安哲后期总爱搞点联动 别有一番味道 少女追求不知目的地的旅程 老人只能在地图上温习过往 依旧是路上的故事 有关启程和归途 7.5分
与最近上映的一部电影同名,但故事截然不同。
还行,剧情比较平淡,需慢慢品读
最新
与最近上映的一部电影同名,但故事截然不同。
算有点故事情节 女主好看
12biff第十四部 来看看欧洲的嫁女哈哈 衰老是击垮男性自尊的最有力武器 不能接受马斯楚安尼可能也是潜意识的无法接受衰老吧 安哲后期总爱搞点联动 别有一番味道 少女追求不知目的地的旅程 老人只能在地图上温习过往 依旧是路上的故事 有关启程和归途 7.5分
安哲这个系列里估计最没有政治隐喻的片子了!正好也也看懂了
我的第一部安哲,虽然它的评分没有《猎人》高,但是我很喜欢。安哲的慢镜头里,哀愁、唯美与情欲并存,最后都化为生命旅途中的虚无主义。
颜色和镜头都很舒服,本来以为个人情感类会轻松一些,咋更沉重了这故事,看得太累了。这都应该算是中老年危机的无解了,安哲对情感与情欲的呈现好奇怪,但确实能体会那种痛苦挣扎和无力,完全无解。不由得十分好奇安哲本人的经历。小卡车冲入餐厅、船上、小破电影院,这几段很喜欢。危机是无解的,年轻女孩像兽一样也无法改变现状,怎样地闯入,再怎样地退出。几首当代乐曲有一丢丢出戏。最后打翻所有蜂箱的感觉像是彻底放弃一切,他放弃了挣扎。@电影资料馆
“他把一只眼睁着,一只眼闭着,看透了他四周所发生的事物和他自己的徒劳。” ——林语堂 一部让人反复回味的电影
結束了四場希臘史詩,今晚開啓了安哲的第一場現代人本篇章。開場時的法語獨白好好聽。啓程在於啓程本身,這簡直就是一部公路片,文藝到爆。全部的鏡頭都像極了霍伯的畫。從藝術語言上一下子就和之前的歷史題材脫開了,真是厲害。影片里的希臘和我們南方的小鎮子真的很像,我發現他們大多建築也是木結構加瓦片或者壘石塊夯土那種。雖然結尾的精神意義沒太理解,是不是沈默久了也會累了,又或許只是一種純粹的宿命。但是影片對情感的描寫太觸動我了,看了兩天這麼沈重的歷史題材,忽然來這麼一部,有些招架不住。人們總是需要親密關係,而有時親密關係的開始便是感情的結束。愛通常都是狼狽。帶給我濃濃的悲傷,太難過了。
还行,剧情比较平淡,需慢慢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