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IFF9th第七场。中影大唐西市。手术刀。特兰蒂尼昂颤颤巍巍地抱起中风的丽娃,就好像二人跳起了华尔兹,这是哈内克给予的最大的人文关怀。
感谢第一观影团,在2022年末的最后一天,让我们再次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这个“爱”的命题! 结局太突然了,难怪在开场前的导阅活动中,主持人反复强调不能剧透😅 整场电影都是在安静滴铺垫着两位安享晚年的生活日常,有温情有平淡,有女主人患病初期男主人的竭力付出,有二次发病后男主认命般的同意请护工,但当他的付出得不到女儿的认同,护工的精心护理仍达不到他的要求,女儿既没有能帮忙也在微词他的努力,加上病人恍惚中的抗拒和不配合,变成压到他的触点。虽然旁人在敬佩他所做的一切,却无法真正是他真正能坚持下去的理由😅 我忽然有种假设,如果男女主人翁更换一下,或许结局完全不一样😂
其实在法国电影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内心是极其复杂的。虽然电影并无靓丽外表的养眼演员与一波三折的剧情,甚至看起来那么的平淡无趣,甚至毫无激情,并不能提起人的观赏欲,但是正是这一种平淡的比白开水都要普通的情节里,却渗透着绵延不断的爱。在再平凡不过的日常琐事中,我看到的是相互扶持,不离不弃的爱。虽然会发脾气,闹别扭,虽然有时候忍不住孩子气,但是爱始终存在,在最后的爱之下残留的尊严,让人竖然起敬。
叙事真实而缓慢,画面真实而朴素,结局真实而残忍。一部看上去就像是纪录片的电影,却让人看后久久难以平静。老人的世界充满温暖,也充满悲凉。因为每一对曾经相爱的人儿老去之时都会面临同样无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病痛折磨、老年痴呆、总有一个人将先行离去……这一切在年轻人看来还非常遥远,但在一个老龄化日益严重的社会看来却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了。当我们的电影还热衷于展示青春怀旧与活力四射时,欧洲的影人已经在关注更为沉重的话题了。这是一种差距,因为这种电影,并不为票房而生。
闷心但又很受触动的观影之旅,长时间的固定镜头,全靠台词及表演张力来控场,用纯记述的方式告诉你:这就是生活,就是爱情,平凡而伟大,却并没有什么特别。开放式的结尾,留有余地,爱情如那只误入房间的鸽子,你若愿相信,一切便是幸福。
记得奇葩说有次辩题是:如果至亲的人患了不治之症,极度痛苦,该不该阻止他安乐死?最终老人还是主动把自己的老伴送走了,他也许是是忍耐不了老伴了,又或许是看不了老伴痛苦的样子。导演似乎也不想追究道德这个问题,只是在克制的镜头下这样的故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无限的。
想到帕西诺那部关于安乐死的电视电影,人们常说相伴到老的恩爱幸福,当一个年迈的老人要去照顾另一个的时候,其中的辛酸与凄凉在旁人看来或许是感动,但是于当事人而言在这个年纪还要承受如此大的压力与考验,真不如安然撒手而去
好的感情如细水长流,忠贞的爱定不离不弃,影片里短暂的篇幅只是一次浮光掠影,而又仅是如此便叫人心生恐惧,“送走”安妮不是残忍回忆,沉睡着的彰显生之意义。野火不尽,百感交集,步履蹒跚,唯有憧憬...
导演,你想表达的意思我明白,但3分不能再多了。演员3分,摄影负分、剪辑负分、导演负分。既然你要铺垫故事,那就请你好好铺垫,一堆长镜头就真的只是长,一个小时能讲完,硬是搞到两小时,全靠演员死撑。你是怎么拿到奖的?
如果爱从来没有存在过,那责任也不会这么让人难以承受。永远接受不了用自己走向死亡的过程考验任何人。要是有爱的话,让它以爱本身永恒,才是人能给予爱人的恩典。
开篇交待结果,随后耐心的讲述琐事,最后也没有强行放大,一个节奏一部电影一段人生。
《Amour》夺得最佳外语片奖,我相信如果她不是同时提名了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外语片奖,或者不是因为“国籍”的原因而小众化,那么她也很可能会夺得最佳影片奖。
最伟大的爱最难实现
如何面对死亡,什么是对人的尊重,影片直面终极问题,值得每个人思考!
看完之后很心痛,尊严和体面,应该就是留给爱人最后的礼物了吧
爱的冷峻。极端环境下,尊严,欢乐,美丽都没有了,爱还存在。
最热
SRIFF9th第七场。中影大唐西市。手术刀。特兰蒂尼昂颤颤巍巍地抱起中风的丽娃,就好像二人跳起了华尔兹,这是哈内克给予的最大的人文关怀。
感谢第一观影团,在2022年末的最后一天,让我们再次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这个“爱”的命题! 结局太突然了,难怪在开场前的导阅活动中,主持人反复强调不能剧透😅 整场电影都是在安静滴铺垫着两位安享晚年的生活日常,有温情有平淡,有女主人患病初期男主人的竭力付出,有二次发病后男主认命般的同意请护工,但当他的付出得不到女儿的认同,护工的精心护理仍达不到他的要求,女儿既没有能帮忙也在微词他的努力,加上病人恍惚中的抗拒和不配合,变成压到他的触点。虽然旁人在敬佩他所做的一切,却无法真正是他真正能坚持下去的理由😅 我忽然有种假设,如果男女主人翁更换一下,或许结局完全不一样😂
其实在法国电影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内心是极其复杂的。虽然电影并无靓丽外表的养眼演员与一波三折的剧情,甚至看起来那么的平淡无趣,甚至毫无激情,并不能提起人的观赏欲,但是正是这一种平淡的比白开水都要普通的情节里,却渗透着绵延不断的爱。在再平凡不过的日常琐事中,我看到的是相互扶持,不离不弃的爱。虽然会发脾气,闹别扭,虽然有时候忍不住孩子气,但是爱始终存在,在最后的爱之下残留的尊严,让人竖然起敬。
叙事真实而缓慢,画面真实而朴素,结局真实而残忍。一部看上去就像是纪录片的电影,却让人看后久久难以平静。老人的世界充满温暖,也充满悲凉。因为每一对曾经相爱的人儿老去之时都会面临同样无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病痛折磨、老年痴呆、总有一个人将先行离去……这一切在年轻人看来还非常遥远,但在一个老龄化日益严重的社会看来却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了。当我们的电影还热衷于展示青春怀旧与活力四射时,欧洲的影人已经在关注更为沉重的话题了。这是一种差距,因为这种电影,并不为票房而生。
闷心但又很受触动的观影之旅,长时间的固定镜头,全靠台词及表演张力来控场,用纯记述的方式告诉你:这就是生活,就是爱情,平凡而伟大,却并没有什么特别。开放式的结尾,留有余地,爱情如那只误入房间的鸽子,你若愿相信,一切便是幸福。
记得奇葩说有次辩题是:如果至亲的人患了不治之症,极度痛苦,该不该阻止他安乐死?最终老人还是主动把自己的老伴送走了,他也许是是忍耐不了老伴了,又或许是看不了老伴痛苦的样子。导演似乎也不想追究道德这个问题,只是在克制的镜头下这样的故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无限的。
想到帕西诺那部关于安乐死的电视电影,人们常说相伴到老的恩爱幸福,当一个年迈的老人要去照顾另一个的时候,其中的辛酸与凄凉在旁人看来或许是感动,但是于当事人而言在这个年纪还要承受如此大的压力与考验,真不如安然撒手而去
好的感情如细水长流,忠贞的爱定不离不弃,影片里短暂的篇幅只是一次浮光掠影,而又仅是如此便叫人心生恐惧,“送走”安妮不是残忍回忆,沉睡着的彰显生之意义。野火不尽,百感交集,步履蹒跚,唯有憧憬...
导演,你想表达的意思我明白,但3分不能再多了。演员3分,摄影负分、剪辑负分、导演负分。既然你要铺垫故事,那就请你好好铺垫,一堆长镜头就真的只是长,一个小时能讲完,硬是搞到两小时,全靠演员死撑。你是怎么拿到奖的?
如果爱从来没有存在过,那责任也不会这么让人难以承受。永远接受不了用自己走向死亡的过程考验任何人。要是有爱的话,让它以爱本身永恒,才是人能给予爱人的恩典。
最新
如果爱从来没有存在过,那责任也不会这么让人难以承受。永远接受不了用自己走向死亡的过程考验任何人。要是有爱的话,让它以爱本身永恒,才是人能给予爱人的恩典。
叙事真实而缓慢,画面真实而朴素,结局真实而残忍。一部看上去就像是纪录片的电影,却让人看后久久难以平静。老人的世界充满温暖,也充满悲凉。因为每一对曾经相爱的人儿老去之时都会面临同样无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病痛折磨、老年痴呆、总有一个人将先行离去……这一切在年轻人看来还非常遥远,但在一个老龄化日益严重的社会看来却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了。当我们的电影还热衷于展示青春怀旧与活力四射时,欧洲的影人已经在关注更为沉重的话题了。这是一种差距,因为这种电影,并不为票房而生。
开篇交待结果,随后耐心的讲述琐事,最后也没有强行放大,一个节奏一部电影一段人生。
SRIFF9th第七场。中影大唐西市。手术刀。特兰蒂尼昂颤颤巍巍地抱起中风的丽娃,就好像二人跳起了华尔兹,这是哈内克给予的最大的人文关怀。
感谢第一观影团,在2022年末的最后一天,让我们再次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这个“爱”的命题! 结局太突然了,难怪在开场前的导阅活动中,主持人反复强调不能剧透😅 整场电影都是在安静滴铺垫着两位安享晚年的生活日常,有温情有平淡,有女主人患病初期男主人的竭力付出,有二次发病后男主认命般的同意请护工,但当他的付出得不到女儿的认同,护工的精心护理仍达不到他的要求,女儿既没有能帮忙也在微词他的努力,加上病人恍惚中的抗拒和不配合,变成压到他的触点。虽然旁人在敬佩他所做的一切,却无法真正是他真正能坚持下去的理由😅 我忽然有种假设,如果男女主人翁更换一下,或许结局完全不一样😂
导演,你想表达的意思我明白,但3分不能再多了。演员3分,摄影负分、剪辑负分、导演负分。既然你要铺垫故事,那就请你好好铺垫,一堆长镜头就真的只是长,一个小时能讲完,硬是搞到两小时,全靠演员死撑。你是怎么拿到奖的?
《Amour》夺得最佳外语片奖,我相信如果她不是同时提名了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外语片奖,或者不是因为“国籍”的原因而小众化,那么她也很可能会夺得最佳影片奖。
好的感情如细水长流,忠贞的爱定不离不弃,影片里短暂的篇幅只是一次浮光掠影,而又仅是如此便叫人心生恐惧,“送走”安妮不是残忍回忆,沉睡着的彰显生之意义。野火不尽,百感交集,步履蹒跚,唯有憧憬...
最伟大的爱最难实现
如何面对死亡,什么是对人的尊重,影片直面终极问题,值得每个人思考!
记得奇葩说有次辩题是:如果至亲的人患了不治之症,极度痛苦,该不该阻止他安乐死?最终老人还是主动把自己的老伴送走了,他也许是是忍耐不了老伴了,又或许是看不了老伴痛苦的样子。导演似乎也不想追究道德这个问题,只是在克制的镜头下这样的故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无限的。
闷心但又很受触动的观影之旅,长时间的固定镜头,全靠台词及表演张力来控场,用纯记述的方式告诉你:这就是生活,就是爱情,平凡而伟大,却并没有什么特别。开放式的结尾,留有余地,爱情如那只误入房间的鸽子,你若愿相信,一切便是幸福。
其实在法国电影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内心是极其复杂的。虽然电影并无靓丽外表的养眼演员与一波三折的剧情,甚至看起来那么的平淡无趣,甚至毫无激情,并不能提起人的观赏欲,但是正是这一种平淡的比白开水都要普通的情节里,却渗透着绵延不断的爱。在再平凡不过的日常琐事中,我看到的是相互扶持,不离不弃的爱。虽然会发脾气,闹别扭,虽然有时候忍不住孩子气,但是爱始终存在,在最后的爱之下残留的尊严,让人竖然起敬。
看完之后很心痛,尊严和体面,应该就是留给爱人最后的礼物了吧
爱的冷峻。极端环境下,尊严,欢乐,美丽都没有了,爱还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