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给十分,但是里面的一些场景设置与对白有深深的哲学思考,让人在烧脑中增加困惑,不知者无畏,但出于对导演逻辑的敬意让我不敢造次。用哲学思考的方式,透过五个血淋淋的案例,分析一个心理人格出现扭曲,甚至变态倾向的冷血杀手杰克在实施犯罪时的思考,以及在每一次犯罪得手后的快感,挖掘内心的扭曲维度,电影中凶手利用影子与路灯的关系做比喻,显示出内心的复杂与矛盾,随着杰克距离警察的搜捕越来越近,他内心深处“搭建”的房子一次次被推翻,又借助一场新的谋杀再一次竖起,影片最后在“智者”Verge的指引下,杰克走过一段漫长的涵洞,宛如但丁笔下由地狱到炼狱,行将到达天堂之门时的断桥时的思考,让电影的内涵陡然提升了。
真是邪恶得酣畅淋漓……被导演脑洞的疯狂震惊了。能这样一本正经地剖析一个变态精神病的心路历程,大概他自己也差不多是这样了吧……乌玛的盒饭领的好快比较可惜。整个剧本有点说不好是撒旦的粉丝在朝拜偶像,还是一场大型的人间无上帝的讽刺……多处出现了无论杰克怎么放肆自大地杀人,近在咫尺的陌生人或警察都不管不顾……就是“你喊破嗓子也没人来救你”的大秀。地狱使者来接杰克的场景比较魔幻,当然坠入岩浆瀑布井对杰克来说是死得其所了,但是总觉得故事还没有完,还有邪恶在不停上演。尤其剪辑进历史上真实的独裁崇拜和尸体成山片段,和杰克自己的尸体小屋相应,真是给导演的大胆跪了……大概在邪恶程度上已经突破五星了……
《此房是我造》 到了《此房是我造》,这种狡猾和顾虑就变得更明显。他在大体上,为变态杀人犯做出了下地狱的判决,并且在影片中用地狱引路人的话语不断去质疑杀人犯的美学。然而事实上,他对杀人犯的用心显然更为突出,那些质疑在细致深入的镜头之下,变得非常苍白。杀人犯在和地狱领路人对话时,用艺术来为自己开脱,态度就和拉斯·冯·提尔本人一样理直气壮。 这不得不让人觉得,那些质疑和结局,不过是拉斯·冯·提尔为自己铺的后路。他的态度其实更偏向于主人公,但他还是有些顾虑,无法彻底脱去人类的皮囊。那他之前关于“自我治疗”的言论,变得好像说辞一般,似乎他其实根本没有想要治疗,或者治疗失败了
厌女症患者拉丝疯蹄儿又一次向世人证明自己就是新时代纳粹主义的代名词,这次更是把自己致敬了一遭。开始的观感如恐怖片,而当发现自己正落入导演布下的情感陷阱时,抽离出来看反而能收获一丝畅快和幽默的愉悦。艺术的解构与重塑,宗教与人性在疯狂面前不值一提,人物沦为符号,而符号造就艺术,不断被推翻重来,在一次又一次怀疑与肯定、快感与痛苦中走向毁灭,而正如导演所言,毁灭使艺术崇高。此房是我造,天堂和地狱都由此出发,人只不过是搭建这一精神家园的材料罢了。光明与黑暗,中间隔着永恒,这部电影就是那面审视自我的镜子。拍电影就是拉丝治病的处方,他的自恋病入膏肓,而我却乐见如此。想必我大概也病的不轻。
好惊悚的人生,连自己爱的人和孩子都不放过,最后烂尾烂了几十分钟,还有电影本身中间夹杂着太多信仰片段让人郁闷,太可怕了,这部电影暗示人们不要随便上陌生人的车,不要去荒无人烟的地方,不要轻易相信来敲门的人,不要和陌生人这么说话,真的,第一个案件我觉得是那名女性太过分了,只能说是自己找上门来了,寒。
段落式的案件铺陈颇有章法,用一场又一场所谓的“艺术杀戮”来还原连环杀人犯的变态之路,中间穿插杀人犯与维基老头的对话,更是将这个变态的心理展露无遗。 最后杀人犯用被其残杀的尸体搭建了一所房子,也应和了主题。 只是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结局让观众有点懵。 难道坏人没有被绳之以法,而是堕入地狱? 那这个地狱还不够恐怖和凄惨
第十一届欧盟电影展“特别学术放映”,三部欧洲电影佳作。极其难忘的一次观影,前卫的影像表达、穿插着哲学思考,都让这部电影更像一篇论文或者说是一件艺术品。五个事件外加一段尾声,尺度大胆、令人提心,155分钟不自觉地跟随Jack一起度过,丝毫毫不觉漫长。@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这是和人类情感相悖,颠覆爱意的一种腐朽毁灭的艺术。也注定不会被主流大众所认可。与其说他建造了房子,不如说他建造了教堂;与其说他坠入了地狱深处,不如说他进入了终极艺术深处。路灯阴影理论其实比残酷的杀人视角和扭曲的心理分析更有趣。
看过《女性瘾者》的影迷应该能理解本片导演的拍摄特点,对话中充满了隐喻。这部电影的导演对欧洲文化绝对有较为深刻的研究,电影充满了欧洲绘画、建筑、音乐等各种元素,甚至还有关于葡萄酒酿造的描写,个人感觉导演对《第七封印》有小小的致敬意味。
操作格式和《女性瘾者》一样,边叙边议。议论是对叙述的逃避,玩笑是对严肃的弹射,它们解构、消解着事件令人产生的不适,若只叙不议,恐怕会可怕到无法忍受。那些看似严肃的学术性探讨,像是上帝一思考,魔鬼就发笑。记一场「特别学术放映」。
用幕后对话的形式来体现暴徒对艺术的追求与误解,节奏动作一致的农作时刻,战争和暴徒的呼应,都还是蛮高级的。有些口味get不到也没法了,毕竟此房是你造,你舒坦就好。
导演以旁观者的身份去坦诚地描述人,人性与生命力,。 小时候会害怕未知事物,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对历史和人的认识越深,“恐怖片”也就消失了。
佩服导演的手法,这样的逻辑能讲明白这样的一个故事的确不容易。全篇够阴暗,看的人情绪压抑
这种荒诞重口的片子请再给我来一打~ 哲学意义丰富,全程伴随叙述却无尿点。
太棒了,大量哲学对话,不断责备自己为什么怎么没文化!原来是狗镇的导演。没话说,2019年我的第一部满分作品。
没怎么看懂,不是片子拍得不好,是我真没看懂。
最热
本想给十分,但是里面的一些场景设置与对白有深深的哲学思考,让人在烧脑中增加困惑,不知者无畏,但出于对导演逻辑的敬意让我不敢造次。用哲学思考的方式,透过五个血淋淋的案例,分析一个心理人格出现扭曲,甚至变态倾向的冷血杀手杰克在实施犯罪时的思考,以及在每一次犯罪得手后的快感,挖掘内心的扭曲维度,电影中凶手利用影子与路灯的关系做比喻,显示出内心的复杂与矛盾,随着杰克距离警察的搜捕越来越近,他内心深处“搭建”的房子一次次被推翻,又借助一场新的谋杀再一次竖起,影片最后在“智者”Verge的指引下,杰克走过一段漫长的涵洞,宛如但丁笔下由地狱到炼狱,行将到达天堂之门时的断桥时的思考,让电影的内涵陡然提升了。
真是邪恶得酣畅淋漓……被导演脑洞的疯狂震惊了。能这样一本正经地剖析一个变态精神病的心路历程,大概他自己也差不多是这样了吧……乌玛的盒饭领的好快比较可惜。整个剧本有点说不好是撒旦的粉丝在朝拜偶像,还是一场大型的人间无上帝的讽刺……多处出现了无论杰克怎么放肆自大地杀人,近在咫尺的陌生人或警察都不管不顾……就是“你喊破嗓子也没人来救你”的大秀。地狱使者来接杰克的场景比较魔幻,当然坠入岩浆瀑布井对杰克来说是死得其所了,但是总觉得故事还没有完,还有邪恶在不停上演。尤其剪辑进历史上真实的独裁崇拜和尸体成山片段,和杰克自己的尸体小屋相应,真是给导演的大胆跪了……大概在邪恶程度上已经突破五星了……
《此房是我造》 到了《此房是我造》,这种狡猾和顾虑就变得更明显。他在大体上,为变态杀人犯做出了下地狱的判决,并且在影片中用地狱引路人的话语不断去质疑杀人犯的美学。然而事实上,他对杀人犯的用心显然更为突出,那些质疑在细致深入的镜头之下,变得非常苍白。杀人犯在和地狱领路人对话时,用艺术来为自己开脱,态度就和拉斯·冯·提尔本人一样理直气壮。 这不得不让人觉得,那些质疑和结局,不过是拉斯·冯·提尔为自己铺的后路。他的态度其实更偏向于主人公,但他还是有些顾虑,无法彻底脱去人类的皮囊。那他之前关于“自我治疗”的言论,变得好像说辞一般,似乎他其实根本没有想要治疗,或者治疗失败了
厌女症患者拉丝疯蹄儿又一次向世人证明自己就是新时代纳粹主义的代名词,这次更是把自己致敬了一遭。开始的观感如恐怖片,而当发现自己正落入导演布下的情感陷阱时,抽离出来看反而能收获一丝畅快和幽默的愉悦。艺术的解构与重塑,宗教与人性在疯狂面前不值一提,人物沦为符号,而符号造就艺术,不断被推翻重来,在一次又一次怀疑与肯定、快感与痛苦中走向毁灭,而正如导演所言,毁灭使艺术崇高。此房是我造,天堂和地狱都由此出发,人只不过是搭建这一精神家园的材料罢了。光明与黑暗,中间隔着永恒,这部电影就是那面审视自我的镜子。拍电影就是拉丝治病的处方,他的自恋病入膏肓,而我却乐见如此。想必我大概也病的不轻。
好惊悚的人生,连自己爱的人和孩子都不放过,最后烂尾烂了几十分钟,还有电影本身中间夹杂着太多信仰片段让人郁闷,太可怕了,这部电影暗示人们不要随便上陌生人的车,不要去荒无人烟的地方,不要轻易相信来敲门的人,不要和陌生人这么说话,真的,第一个案件我觉得是那名女性太过分了,只能说是自己找上门来了,寒。
段落式的案件铺陈颇有章法,用一场又一场所谓的“艺术杀戮”来还原连环杀人犯的变态之路,中间穿插杀人犯与维基老头的对话,更是将这个变态的心理展露无遗。 最后杀人犯用被其残杀的尸体搭建了一所房子,也应和了主题。 只是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结局让观众有点懵。 难道坏人没有被绳之以法,而是堕入地狱? 那这个地狱还不够恐怖和凄惨
第十一届欧盟电影展“特别学术放映”,三部欧洲电影佳作。极其难忘的一次观影,前卫的影像表达、穿插着哲学思考,都让这部电影更像一篇论文或者说是一件艺术品。五个事件外加一段尾声,尺度大胆、令人提心,155分钟不自觉地跟随Jack一起度过,丝毫毫不觉漫长。@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这是和人类情感相悖,颠覆爱意的一种腐朽毁灭的艺术。也注定不会被主流大众所认可。与其说他建造了房子,不如说他建造了教堂;与其说他坠入了地狱深处,不如说他进入了终极艺术深处。路灯阴影理论其实比残酷的杀人视角和扭曲的心理分析更有趣。
看过《女性瘾者》的影迷应该能理解本片导演的拍摄特点,对话中充满了隐喻。这部电影的导演对欧洲文化绝对有较为深刻的研究,电影充满了欧洲绘画、建筑、音乐等各种元素,甚至还有关于葡萄酒酿造的描写,个人感觉导演对《第七封印》有小小的致敬意味。
操作格式和《女性瘾者》一样,边叙边议。议论是对叙述的逃避,玩笑是对严肃的弹射,它们解构、消解着事件令人产生的不适,若只叙不议,恐怕会可怕到无法忍受。那些看似严肃的学术性探讨,像是上帝一思考,魔鬼就发笑。记一场「特别学术放映」。
最新
《此房是我造》 到了《此房是我造》,这种狡猾和顾虑就变得更明显。他在大体上,为变态杀人犯做出了下地狱的判决,并且在影片中用地狱引路人的话语不断去质疑杀人犯的美学。然而事实上,他对杀人犯的用心显然更为突出,那些质疑在细致深入的镜头之下,变得非常苍白。杀人犯在和地狱领路人对话时,用艺术来为自己开脱,态度就和拉斯·冯·提尔本人一样理直气壮。 这不得不让人觉得,那些质疑和结局,不过是拉斯·冯·提尔为自己铺的后路。他的态度其实更偏向于主人公,但他还是有些顾虑,无法彻底脱去人类的皮囊。那他之前关于“自我治疗”的言论,变得好像说辞一般,似乎他其实根本没有想要治疗,或者治疗失败了
用幕后对话的形式来体现暴徒对艺术的追求与误解,节奏动作一致的农作时刻,战争和暴徒的呼应,都还是蛮高级的。有些口味get不到也没法了,毕竟此房是你造,你舒坦就好。
导演以旁观者的身份去坦诚地描述人,人性与生命力,。 小时候会害怕未知事物,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对历史和人的认识越深,“恐怖片”也就消失了。
段落式的案件铺陈颇有章法,用一场又一场所谓的“艺术杀戮”来还原连环杀人犯的变态之路,中间穿插杀人犯与维基老头的对话,更是将这个变态的心理展露无遗。 最后杀人犯用被其残杀的尸体搭建了一所房子,也应和了主题。 只是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结局让观众有点懵。 难道坏人没有被绳之以法,而是堕入地狱? 那这个地狱还不够恐怖和凄惨
佩服导演的手法,这样的逻辑能讲明白这样的一个故事的确不容易。全篇够阴暗,看的人情绪压抑
看过《女性瘾者》的影迷应该能理解本片导演的拍摄特点,对话中充满了隐喻。这部电影的导演对欧洲文化绝对有较为深刻的研究,电影充满了欧洲绘画、建筑、音乐等各种元素,甚至还有关于葡萄酒酿造的描写,个人感觉导演对《第七封印》有小小的致敬意味。
这种荒诞重口的片子请再给我来一打~ 哲学意义丰富,全程伴随叙述却无尿点。
本想给十分,但是里面的一些场景设置与对白有深深的哲学思考,让人在烧脑中增加困惑,不知者无畏,但出于对导演逻辑的敬意让我不敢造次。用哲学思考的方式,透过五个血淋淋的案例,分析一个心理人格出现扭曲,甚至变态倾向的冷血杀手杰克在实施犯罪时的思考,以及在每一次犯罪得手后的快感,挖掘内心的扭曲维度,电影中凶手利用影子与路灯的关系做比喻,显示出内心的复杂与矛盾,随着杰克距离警察的搜捕越来越近,他内心深处“搭建”的房子一次次被推翻,又借助一场新的谋杀再一次竖起,影片最后在“智者”Verge的指引下,杰克走过一段漫长的涵洞,宛如但丁笔下由地狱到炼狱,行将到达天堂之门时的断桥时的思考,让电影的内涵陡然提升了。
这是和人类情感相悖,颠覆爱意的一种腐朽毁灭的艺术。也注定不会被主流大众所认可。与其说他建造了房子,不如说他建造了教堂;与其说他坠入了地狱深处,不如说他进入了终极艺术深处。路灯阴影理论其实比残酷的杀人视角和扭曲的心理分析更有趣。
太棒了,大量哲学对话,不断责备自己为什么怎么没文化!原来是狗镇的导演。没话说,2019年我的第一部满分作品。
好惊悚的人生,连自己爱的人和孩子都不放过,最后烂尾烂了几十分钟,还有电影本身中间夹杂着太多信仰片段让人郁闷,太可怕了,这部电影暗示人们不要随便上陌生人的车,不要去荒无人烟的地方,不要轻易相信来敲门的人,不要和陌生人这么说话,真的,第一个案件我觉得是那名女性太过分了,只能说是自己找上门来了,寒。
真是邪恶得酣畅淋漓……被导演脑洞的疯狂震惊了。能这样一本正经地剖析一个变态精神病的心路历程,大概他自己也差不多是这样了吧……乌玛的盒饭领的好快比较可惜。整个剧本有点说不好是撒旦的粉丝在朝拜偶像,还是一场大型的人间无上帝的讽刺……多处出现了无论杰克怎么放肆自大地杀人,近在咫尺的陌生人或警察都不管不顾……就是“你喊破嗓子也没人来救你”的大秀。地狱使者来接杰克的场景比较魔幻,当然坠入岩浆瀑布井对杰克来说是死得其所了,但是总觉得故事还没有完,还有邪恶在不停上演。尤其剪辑进历史上真实的独裁崇拜和尸体成山片段,和杰克自己的尸体小屋相应,真是给导演的大胆跪了……大概在邪恶程度上已经突破五星了……
没怎么看懂,不是片子拍得不好,是我真没看懂。
第十一届欧盟电影展“特别学术放映”,三部欧洲电影佳作。极其难忘的一次观影,前卫的影像表达、穿插着哲学思考,都让这部电影更像一篇论文或者说是一件艺术品。五个事件外加一段尾声,尺度大胆、令人提心,155分钟不自觉地跟随Jack一起度过,丝毫毫不觉漫长。@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厌女症患者拉丝疯蹄儿又一次向世人证明自己就是新时代纳粹主义的代名词,这次更是把自己致敬了一遭。开始的观感如恐怖片,而当发现自己正落入导演布下的情感陷阱时,抽离出来看反而能收获一丝畅快和幽默的愉悦。艺术的解构与重塑,宗教与人性在疯狂面前不值一提,人物沦为符号,而符号造就艺术,不断被推翻重来,在一次又一次怀疑与肯定、快感与痛苦中走向毁灭,而正如导演所言,毁灭使艺术崇高。此房是我造,天堂和地狱都由此出发,人只不过是搭建这一精神家园的材料罢了。光明与黑暗,中间隔着永恒,这部电影就是那面审视自我的镜子。拍电影就是拉丝治病的处方,他的自恋病入膏肓,而我却乐见如此。想必我大概也病的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