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前苏联大屠杀的故事。 导演的叙述方式比较特别,基本全程摆拍的手法。就像一幅幅厚重的油画,一张张无声的照片,就像我们去战争历史博物馆里看到的那些黑白照片那样。不过通过那个被流放的爱沙尼亚女人的信件里那苍茫的诉说中,将静止的画面里的故事慢慢包裹住聆听者的心 自然而然,风从不停止,北方的风再没有如此寒冷。在北京的冬夜去看西伯利亚的寒风,比冷还冷。当一个孩子的圣诞愿想除了面包还是面包 那个时代的声音,除了广播,就是被压迫人群的压抑低沉的闷吼声。然而,那个时代的结束,却是在斯大林重病不治之后才得以喘息。也是一片痛哭流涕 那张孩子的画面,让我想到了马拉之死。阳光下的视角能看出那黑白照片下的寒冷么?
影片还原的是曾以解救者名义做出法西斯罪行的历史暴行,诗意的语句以及黑白定格的剪辑手法使影片更倾向于如同影集般一帧一帧地展现画面,而不是透过情节与动作给予观众刺激与冲击。如此具有实验性的视听语言让观众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如同穿梭历史的博物馆,在参观雕塑,凝视的意味很浓。创作者采用如此别具一格的技巧来表现这段历史以及这些真实的书信确实有耐人寻味的地方,但另一方面却让观众难以得到沉浸式的体验,因为观众的关注点不得不在一封接一封的书信上,而定格的画面与在读的书信又并非时刻同步,加重了理解的困难,影片情感上的转折点或爆发点也因此是模糊的,直到最后丈夫的回信念出,才达到了一个至高点。
一个关于前苏联大屠杀的故事。 导演的叙述方式比较特别,基本全程摆拍的手法。就像一幅幅厚重的油画,一张张无声的照片,就像我们去战争历史博物馆里看到的那些黑白照片那样。不过通过那个被流放的爱沙尼亚女人的信件里那苍茫的诉说中,将静止的画面里的故事慢慢包裹住聆听者的心 自然而然,风从不停止,北方的风再没有如此寒冷。在北京的冬夜去看西伯利亚的寒风,比冷还冷。当一个孩子的圣诞愿想除了面包还是面包 那个时代的声音,除了广播,就是被压迫人群的压抑低沉的闷吼声。然而,那个时代的结束,却是在斯大林重病不治之后才得以喘息。也是一片痛哭流涕 那张孩子的画面,让我想到了马拉之死。阳光下的视角能看出那黑白照片下的寒冷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