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阿爸,有阿妈,有哥哥和弟弟,不管在什么时候,家都在水草风茂的地方。工业化的推进,让草原和大地都变了一个模样,电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的。片子里的爷爷,一直守护在镇子边的草原,直到自己去世,也没有踏出去一部,属于固守的一方,但也体现了对大自然的尊重与敬畏。而片子里的哥哥和弟弟,也在爷爷去世之后,踏上了去寻找阿爸和阿妈的路。一路上的经历,也让兄弟俩见见取消了芥蒂,两人也一起经历了很多。但当他们一起找到水源,找到阿爸的时候,这结局真让人心碎,阿爸也放弃游牧,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最后的最后,是一个长镜头,阿爸,哥哥还有弟弟,一起走向远方,不知道是去家里和阿妈一起吃着热腾腾的饭,还是那个已变质的家。
以至家乡,不惧远方。今日上映,可惜院线排片少全市只一家一场还那么偏的地方看个电影还得导航去。推荐另外一部小成本公路片《中央车站》故事从里约热内卢的中央车站开始,从朵拉帮别人寄信为由骗取钱财到遇到小男孩一刻起由恶到善的转变。 观影后补充: 故事比较单调,情节不够丰满,贵在风景很美,画面质感也细腻,配乐更是荡气回肠。如果有原声配乐出来应该会购买。唯一要吐槽的是这破影院破也就算了,哎、音效也是破到烂,座椅还是起身跟着弹起来的翻座坐到累死,更离谱的是离结束还有20分钟,场灯亮起屏幕也随之关闭。跟工作人员理论无果。哎,看没有结局的电影还是真是头一次碰到。(横店影视城洛兹广场店因排片第一次来)
影片中爷爷和老喇嘛是最值得我们去尊重的,爷爷对草原最为尊敬,劝爸爸继续游牧,灵魂想回到大草原上。老喇嘛开解了哥哥让他与家人重归于好,还将自己漂亮的一匹白骆驼给予弟弟,自己留守寺庙。前戏漫长让人昏昏欲睡,但是越到后面就渐入佳境,最后一个镜头更狠狠地打了大家一个耳光。工业的烟筒建在了丰茂的草原上,母亲河的乳汁让那些贪婪的大人用作了淘金,我想无论谁看到这场景都会感到无比忏悔的。
两个小孩为了寻找梦中的家而出发,一路经历破败的村庄、沙漠化的家园...在一起时因为嫉妒、资源稀缺而争斗,真正分开后又彼此挂念...弟弟在骆驼死后,经历了短暂的绝望,后来遇到老僧人馈赠的骆驼才又燃起了希望...结果等他们达到目的地时,却发现心中美好的爸爸,也变成了曾经不齿的淘金人...最后一个镜头,两兄弟无奈地跟在爸爸后边回家,但他们的距离却越来越远,越来越远...此刻,两个小男孩的美好愿望彻底破碎,梦中的家在何处?
应该是今年到现在为止看过的最质朴最辽阔的影片,故事很好,BGM特别赞,中间有几个镜头看得我都起鸡皮疙瘩了…………看到最后千言万语都化成了一声叹息,看着兄弟俩的背影,真的希望他们脚下路的前方是水草丰茂的地方,是日夜思念的家乡。
九分的一分扣在了制作上,毕竟小成本电影。许久未遇到过的震撼了,可能距离生活太远,有很多人没那么深的感触。小时候我的家乡也是以绿色为主调。而在外面读书很久后,回去发现凭空多出了一片沙漠。家乡的人没意识到什么,甚至搞起了旅游区。那种无奈的心情在我看了这部电影后变成了一种愤怒。
一个曾经帮助唐帝国平定安史之乱、抵御吐蕃对西域进攻的民族,如今只剩下14000人左右,不禁让人感叹。面对草原过度开发后的沙漠化、盐碱化又让人反思。正如坚守大半辈子的喇嘛所说:“像母亲一样的河流干涸了,像父亲一样的草原枯萎了,我们一起祈福,希望他们身体早日好起来。”恐依门庭望,归来莫太迟。
豪打8分,一部环保概念小片,不高不低的创作态度,要不是最后结尾的格局拉近了现实,我会给更高分。 非常好的人设对白(中国电影只要能解决对白问题的都不会差了),加上摄影音乐和那些让人有感觉的发梦段落,他几乎是我今年看过最有感的影评人电影,是的光剧本就秒杀死“点子电影”心迷宫。
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城鎮周邊的荒漠化越來越嚴重,回家的路越來越遠!一路上互不相親的兩兄弟漸漸解開心結,相互護持找到了有水有草的綠洲,可是卻沒有看到阿爸的羊群,只有挖掘機和淘金者們,阿爸赫然在列⋯⋯水草豐茂的地方找到了,家呢?
第一次在大银幕看这种电影,感受到了导演对自然环境,对自己民族文明的担忧,看完感触很深,大气的配乐支撑起了单薄的故事。很赞。
很不错的文艺电影~值得一看~
剧情大家都说完了,我就换一个方面吧,首先李睿珺导演的电影我真的都很喜欢,非常多静止的镜头语言,万物都可以从中路过,画面非常漂亮,“草原”“水草丰茂”“家”几个字,用画面表达得既干净又缠绵。其次配乐非常高级,仅仅是几个画面,加上配乐之后我竟然泪流满面,发现音乐平台有上线原声带,有团队制作,确实是下了大功夫的,整个感官的配合很能够撼动人心。非常喜欢这部电影。
借着《隐入尘烟》的热度,看这部片子时因为有了对比就有了伤害。那时的李睿珺表达还是相对稚嫩,调度儿童演员也显得有些吃力,但从选题到影像都足见诚意,也就削弱了经费不足的劣势。家与家乡、父母与水草的对应影史上并不少见,甚至是一种世界通用的意象表达,能够具备这样的视角讲述中国故事自然实属难得了。
我的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那里有父亲的草原和母亲的河,还有我们的羊群。 阿妈说她亲自接生的每一头小羊,都是你的,阿爸接生的都是我的。等我们到家了,我们就赶着它们去草原上牧羊。 可是后来,爸爸的草原消失了,妈妈的河干涸了。骆驼弟弟死在了他出生的黄金草场上,那里只剩下一片荒凉。路过的村落,再也不会有人居住了,老喇嘛说,恐依门前望,归来莫太迟。 巴依尔,我的哥哥,我们终于找到父亲了 可是就像去世的爷爷再也不会回来一样, 我们的家,以前,在水草丰茂的地方。
艺术手法有成长,类似公路片加西部片。兄弟间的和解,家长的怀念,可惜兄弟情能修复,小时候的家园还能回来吗?
当时紧赶慢赶打车被堵在故宫后面,不过还好赶上了
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男孩、骆驼和兄弟的路
两个小兄弟的回家之旅,即经历了亲情的涤荡起伏,也目睹了触目惊心的植被流失和沙漠化。结尾是反高潮的处理,你会认同弟弟对一家人在一起自由自在游牧生活的美好憧憬,并期待它的实现,但导演很干脆地打碎了这个梦想。精准、有力,很有冲击力。
看到字幕果然弟弟才是主角呀,最后能看到水草丰茂牛羊成群的家该有多好呀。
随着工业化的日益推进,草原沙化河水枯竭,淡忘的裕固族渐渐消失在记忆之中。
偶然下载,躺在手机里三个月。强忍着看完前五分钟,到最后唏嘘不已,虐心。如果非要找出几个形容词,可能会是涤荡心魂,震撼至极,感动到没话说,走心的电影,满满的诚意。太多狗血剧情的电影搭载满屏幕的特效。当有这样一个导演,安静下来给你讲故事的时候,很温馨。草原正在消失,河流正在枯竭……两个亲兄弟,穿过草原,行过沙漠,发现枯井,遇到残垣,历尽千辛,却没有找到黄金牧场,到处都是疯狂的工业化……最残忍的事情莫过于亲手摧毁一个孩子的信仰。非常好看的一部电影。
有些影片已经记不得了,但无意中已影响了我们!隐约记得是在电视上看到的,吸引我在家看完的少有的几部电影!
喜欢导演 喜欢这个故事 喜欢安安静静的这种有生命力的风格
最热
有阿爸,有阿妈,有哥哥和弟弟,不管在什么时候,家都在水草风茂的地方。工业化的推进,让草原和大地都变了一个模样,电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的。片子里的爷爷,一直守护在镇子边的草原,直到自己去世,也没有踏出去一部,属于固守的一方,但也体现了对大自然的尊重与敬畏。而片子里的哥哥和弟弟,也在爷爷去世之后,踏上了去寻找阿爸和阿妈的路。一路上的经历,也让兄弟俩见见取消了芥蒂,两人也一起经历了很多。但当他们一起找到水源,找到阿爸的时候,这结局真让人心碎,阿爸也放弃游牧,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最后的最后,是一个长镜头,阿爸,哥哥还有弟弟,一起走向远方,不知道是去家里和阿妈一起吃着热腾腾的饭,还是那个已变质的家。
以至家乡,不惧远方。今日上映,可惜院线排片少全市只一家一场还那么偏的地方看个电影还得导航去。推荐另外一部小成本公路片《中央车站》故事从里约热内卢的中央车站开始,从朵拉帮别人寄信为由骗取钱财到遇到小男孩一刻起由恶到善的转变。 观影后补充: 故事比较单调,情节不够丰满,贵在风景很美,画面质感也细腻,配乐更是荡气回肠。如果有原声配乐出来应该会购买。唯一要吐槽的是这破影院破也就算了,哎、音效也是破到烂,座椅还是起身跟着弹起来的翻座坐到累死,更离谱的是离结束还有20分钟,场灯亮起屏幕也随之关闭。跟工作人员理论无果。哎,看没有结局的电影还是真是头一次碰到。(横店影视城洛兹广场店因排片第一次来)
影片中爷爷和老喇嘛是最值得我们去尊重的,爷爷对草原最为尊敬,劝爸爸继续游牧,灵魂想回到大草原上。老喇嘛开解了哥哥让他与家人重归于好,还将自己漂亮的一匹白骆驼给予弟弟,自己留守寺庙。前戏漫长让人昏昏欲睡,但是越到后面就渐入佳境,最后一个镜头更狠狠地打了大家一个耳光。工业的烟筒建在了丰茂的草原上,母亲河的乳汁让那些贪婪的大人用作了淘金,我想无论谁看到这场景都会感到无比忏悔的。
两个小孩为了寻找梦中的家而出发,一路经历破败的村庄、沙漠化的家园...在一起时因为嫉妒、资源稀缺而争斗,真正分开后又彼此挂念...弟弟在骆驼死后,经历了短暂的绝望,后来遇到老僧人馈赠的骆驼才又燃起了希望...结果等他们达到目的地时,却发现心中美好的爸爸,也变成了曾经不齿的淘金人...最后一个镜头,两兄弟无奈地跟在爸爸后边回家,但他们的距离却越来越远,越来越远...此刻,两个小男孩的美好愿望彻底破碎,梦中的家在何处?
应该是今年到现在为止看过的最质朴最辽阔的影片,故事很好,BGM特别赞,中间有几个镜头看得我都起鸡皮疙瘩了…………看到最后千言万语都化成了一声叹息,看着兄弟俩的背影,真的希望他们脚下路的前方是水草丰茂的地方,是日夜思念的家乡。
九分的一分扣在了制作上,毕竟小成本电影。许久未遇到过的震撼了,可能距离生活太远,有很多人没那么深的感触。小时候我的家乡也是以绿色为主调。而在外面读书很久后,回去发现凭空多出了一片沙漠。家乡的人没意识到什么,甚至搞起了旅游区。那种无奈的心情在我看了这部电影后变成了一种愤怒。
一个曾经帮助唐帝国平定安史之乱、抵御吐蕃对西域进攻的民族,如今只剩下14000人左右,不禁让人感叹。面对草原过度开发后的沙漠化、盐碱化又让人反思。正如坚守大半辈子的喇嘛所说:“像母亲一样的河流干涸了,像父亲一样的草原枯萎了,我们一起祈福,希望他们身体早日好起来。”恐依门庭望,归来莫太迟。
豪打8分,一部环保概念小片,不高不低的创作态度,要不是最后结尾的格局拉近了现实,我会给更高分。 非常好的人设对白(中国电影只要能解决对白问题的都不会差了),加上摄影音乐和那些让人有感觉的发梦段落,他几乎是我今年看过最有感的影评人电影,是的光剧本就秒杀死“点子电影”心迷宫。
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城鎮周邊的荒漠化越來越嚴重,回家的路越來越遠!一路上互不相親的兩兄弟漸漸解開心結,相互護持找到了有水有草的綠洲,可是卻沒有看到阿爸的羊群,只有挖掘機和淘金者們,阿爸赫然在列⋯⋯水草豐茂的地方找到了,家呢?
第一次在大银幕看这种电影,感受到了导演对自然环境,对自己民族文明的担忧,看完感触很深,大气的配乐支撑起了单薄的故事。很赞。
最新
很不错的文艺电影~值得一看~
剧情大家都说完了,我就换一个方面吧,首先李睿珺导演的电影我真的都很喜欢,非常多静止的镜头语言,万物都可以从中路过,画面非常漂亮,“草原”“水草丰茂”“家”几个字,用画面表达得既干净又缠绵。其次配乐非常高级,仅仅是几个画面,加上配乐之后我竟然泪流满面,发现音乐平台有上线原声带,有团队制作,确实是下了大功夫的,整个感官的配合很能够撼动人心。非常喜欢这部电影。
借着《隐入尘烟》的热度,看这部片子时因为有了对比就有了伤害。那时的李睿珺表达还是相对稚嫩,调度儿童演员也显得有些吃力,但从选题到影像都足见诚意,也就削弱了经费不足的劣势。家与家乡、父母与水草的对应影史上并不少见,甚至是一种世界通用的意象表达,能够具备这样的视角讲述中国故事自然实属难得了。
我的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那里有父亲的草原和母亲的河,还有我们的羊群。 阿妈说她亲自接生的每一头小羊,都是你的,阿爸接生的都是我的。等我们到家了,我们就赶着它们去草原上牧羊。 可是后来,爸爸的草原消失了,妈妈的河干涸了。骆驼弟弟死在了他出生的黄金草场上,那里只剩下一片荒凉。路过的村落,再也不会有人居住了,老喇嘛说,恐依门前望,归来莫太迟。 巴依尔,我的哥哥,我们终于找到父亲了 可是就像去世的爷爷再也不会回来一样, 我们的家,以前,在水草丰茂的地方。
艺术手法有成长,类似公路片加西部片。兄弟间的和解,家长的怀念,可惜兄弟情能修复,小时候的家园还能回来吗?
当时紧赶慢赶打车被堵在故宫后面,不过还好赶上了
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一个曾经帮助唐帝国平定安史之乱、抵御吐蕃对西域进攻的民族,如今只剩下14000人左右,不禁让人感叹。面对草原过度开发后的沙漠化、盐碱化又让人反思。正如坚守大半辈子的喇嘛所说:“像母亲一样的河流干涸了,像父亲一样的草原枯萎了,我们一起祈福,希望他们身体早日好起来。”恐依门庭望,归来莫太迟。
男孩、骆驼和兄弟的路
两个小兄弟的回家之旅,即经历了亲情的涤荡起伏,也目睹了触目惊心的植被流失和沙漠化。结尾是反高潮的处理,你会认同弟弟对一家人在一起自由自在游牧生活的美好憧憬,并期待它的实现,但导演很干脆地打碎了这个梦想。精准、有力,很有冲击力。
看到字幕果然弟弟才是主角呀,最后能看到水草丰茂牛羊成群的家该有多好呀。
随着工业化的日益推进,草原沙化河水枯竭,淡忘的裕固族渐渐消失在记忆之中。
偶然下载,躺在手机里三个月。强忍着看完前五分钟,到最后唏嘘不已,虐心。如果非要找出几个形容词,可能会是涤荡心魂,震撼至极,感动到没话说,走心的电影,满满的诚意。太多狗血剧情的电影搭载满屏幕的特效。当有这样一个导演,安静下来给你讲故事的时候,很温馨。草原正在消失,河流正在枯竭……两个亲兄弟,穿过草原,行过沙漠,发现枯井,遇到残垣,历尽千辛,却没有找到黄金牧场,到处都是疯狂的工业化……最残忍的事情莫过于亲手摧毁一个孩子的信仰。非常好看的一部电影。
有些影片已经记不得了,但无意中已影响了我们!隐约记得是在电视上看到的,吸引我在家看完的少有的几部电影!
喜欢导演 喜欢这个故事 喜欢安安静静的这种有生命力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