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建国200周年的一部另类风格献礼片,也是一个更完整美国的名利场面相。多线叙事平行剪辑行云流水并不纷乱,因为影片总是在同一场大party中平行展开人物间的故事,形形色色的他们相互拉扯,举办歌会,大谈嬉皮士与性解放。虽然众多人物最开始总难以让人记住,但出现的次数多了,观众就会看到每个角色的特点和不可替代性。而影片真正的主角不是这些独立个体,而是散点的他们所形成的人物群像,这组人物群像成为田纳西这块乡村音乐帝国的浮世绘,这幅浮世绘只属于美国。第十五届北影节首场,在杜比影院观影音效颇佳,多场乡村音乐歌会就像是在看live。
Country好电影,Gospel好电影,Folk好电影……公民凯恩之后,调侃美国梦、大众传媒之类的电影已经不新鲜,可是歌好听啊!片尾字幕里看见了Jimmy Hendrix的大名! 而且片头不是骗人的,这片子确实是明星云集,而且配角大多是直接用的真名……虽然我是没看过太多70年代美国电影,基本上都不认识,但根据谢莉杜瓦尔(闪灵的女主)也知道大概是什么咖位了。
一部非常美国的、非常70年代的片子,让我看着看着就和那些传播学教材联系起来,大众媒体,乡村音乐与摇滚,娱乐,政治。如何描述娱乐和政治二者出现在一起的魅力,混乱荒诞,密不可分。
太美国了有点沉浸不了,但是场面调度和音乐很不错
荒诞不因时间而改变,只因人性不变。
用音乐述说时代的真相,人们高唱「我一点也不担心」,倒像是一场「自我蒙蔽」。一切如常的表象下,是无处不在的混乱和随时被挪上台面的危机,还有语言上对政治、经济危机贯穿始终的控诉,却也只是个大家习以为常的「巡城喇叭」而已。 音乐之城纳什维尔,在这一个不只是音乐梦的地方,到底有谁真正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很特别的一部电影,没有一个绝对的主角。而且通过这部电影进一步了解了美国乡村音乐。
美国地道风貌的全景画,社会学意义上的史诗。
如果喜欢美国乡村歌曲,就看这部吧!从头到尾保证听个够!还能看到五十年前美国的各种生活场景。
重叠交叉的真实对话、摄影机轮换、玻璃下反射的众多人物和锋利的社会评论。
非常值得一看。
群像戏还是很难看懂,等二刷吧
最热
美国建国200周年的一部另类风格献礼片,也是一个更完整美国的名利场面相。多线叙事平行剪辑行云流水并不纷乱,因为影片总是在同一场大party中平行展开人物间的故事,形形色色的他们相互拉扯,举办歌会,大谈嬉皮士与性解放。虽然众多人物最开始总难以让人记住,但出现的次数多了,观众就会看到每个角色的特点和不可替代性。而影片真正的主角不是这些独立个体,而是散点的他们所形成的人物群像,这组人物群像成为田纳西这块乡村音乐帝国的浮世绘,这幅浮世绘只属于美国。第十五届北影节首场,在杜比影院观影音效颇佳,多场乡村音乐歌会就像是在看live。
Country好电影,Gospel好电影,Folk好电影……公民凯恩之后,调侃美国梦、大众传媒之类的电影已经不新鲜,可是歌好听啊!片尾字幕里看见了Jimmy Hendrix的大名! 而且片头不是骗人的,这片子确实是明星云集,而且配角大多是直接用的真名……虽然我是没看过太多70年代美国电影,基本上都不认识,但根据谢莉杜瓦尔(闪灵的女主)也知道大概是什么咖位了。
一部非常美国的、非常70年代的片子,让我看着看着就和那些传播学教材联系起来,大众媒体,乡村音乐与摇滚,娱乐,政治。如何描述娱乐和政治二者出现在一起的魅力,混乱荒诞,密不可分。
太美国了有点沉浸不了,但是场面调度和音乐很不错
荒诞不因时间而改变,只因人性不变。
用音乐述说时代的真相,人们高唱「我一点也不担心」,倒像是一场「自我蒙蔽」。一切如常的表象下,是无处不在的混乱和随时被挪上台面的危机,还有语言上对政治、经济危机贯穿始终的控诉,却也只是个大家习以为常的「巡城喇叭」而已。 音乐之城纳什维尔,在这一个不只是音乐梦的地方,到底有谁真正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很特别的一部电影,没有一个绝对的主角。而且通过这部电影进一步了解了美国乡村音乐。
美国地道风貌的全景画,社会学意义上的史诗。
如果喜欢美国乡村歌曲,就看这部吧!从头到尾保证听个够!还能看到五十年前美国的各种生活场景。
重叠交叉的真实对话、摄影机轮换、玻璃下反射的众多人物和锋利的社会评论。
最新
很特别的一部电影,没有一个绝对的主角。而且通过这部电影进一步了解了美国乡村音乐。
美国地道风貌的全景画,社会学意义上的史诗。
如果喜欢美国乡村歌曲,就看这部吧!从头到尾保证听个够!还能看到五十年前美国的各种生活场景。
重叠交叉的真实对话、摄影机轮换、玻璃下反射的众多人物和锋利的社会评论。
非常值得一看。
群像戏还是很难看懂,等二刷吧
一部非常美国的、非常70年代的片子,让我看着看着就和那些传播学教材联系起来,大众媒体,乡村音乐与摇滚,娱乐,政治。如何描述娱乐和政治二者出现在一起的魅力,混乱荒诞,密不可分。
荒诞不因时间而改变,只因人性不变。
Country好电影,Gospel好电影,Folk好电影……公民凯恩之后,调侃美国梦、大众传媒之类的电影已经不新鲜,可是歌好听啊!片尾字幕里看见了Jimmy Hendrix的大名! 而且片头不是骗人的,这片子确实是明星云集,而且配角大多是直接用的真名……虽然我是没看过太多70年代美国电影,基本上都不认识,但根据谢莉杜瓦尔(闪灵的女主)也知道大概是什么咖位了。
太美国了有点沉浸不了,但是场面调度和音乐很不错
美国建国200周年的一部另类风格献礼片,也是一个更完整美国的名利场面相。多线叙事平行剪辑行云流水并不纷乱,因为影片总是在同一场大party中平行展开人物间的故事,形形色色的他们相互拉扯,举办歌会,大谈嬉皮士与性解放。虽然众多人物最开始总难以让人记住,但出现的次数多了,观众就会看到每个角色的特点和不可替代性。而影片真正的主角不是这些独立个体,而是散点的他们所形成的人物群像,这组人物群像成为田纳西这块乡村音乐帝国的浮世绘,这幅浮世绘只属于美国。第十五届北影节首场,在杜比影院观影音效颇佳,多场乡村音乐歌会就像是在看live。
用音乐述说时代的真相,人们高唱「我一点也不担心」,倒像是一场「自我蒙蔽」。一切如常的表象下,是无处不在的混乱和随时被挪上台面的危机,还有语言上对政治、经济危机贯穿始终的控诉,却也只是个大家习以为常的「巡城喇叭」而已。 音乐之城纳什维尔,在这一个不只是音乐梦的地方,到底有谁真正完成了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