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前几年的新疆棉事件,主创有了想拍这部电影的想法。我也是冲着这个主题来看的。 电影整体、拍摄、剪辑都很纪录片,很真实地记录了棉花收割、卖价浮动、售卖。有些可惜:对棉花的优势、深意、种植到成品的记录、挖掘不深,对新疆棉帮助、宣传不大。 主线的两个家庭,在看的时候很不明所以,唯一的交集就是都种植棉花。映后的时候,导演说“因为这部电影,两个家庭在放映现场自然地认识。艾尔肯说两家就是亲戚,以后会多走动”,把这段剪进片子里,会帮两条分散的主线做一个自然的汇集,更有助于观看。 对艾尔肯一家印象特别深刻:父母的信念非常强—不管多辛苦,一定要供孩子读书、上大学、走出去。在两个女儿考上大学、即将离家之际,陪着女儿挑选行李箱、做一桌丰盛的晚宴、一家人一起用餐、妈妈舍不得又忍不住的默默哭泣,给了即将离家的女儿足够的温暖、仪式感与爱。即使大哥没上大学,但父母给予大哥的也是充裕的肯定。大哥对他孩子的教育也是鼓励孩子学习。 一家人的氛围非常好,特别亲和、友善的家庭。自家内部,时常欢歌笑语。对外人也是有商有量的沟通方式。即使爸爸在外受了气,和女儿视频时,也不会发泄情绪,调侃女儿会把学费花了后,又不忘提醒要对自己好
因为前几年的新疆棉事件,主创有了想拍这部电影的想法。我也是冲着这个主题来看的。 电影整体、拍摄、剪辑都很纪录片,很真实地记录了棉花收割、卖价浮动、售卖。有些可惜:对棉花的优势、深意、种植到成品的记录、挖掘不深,对新疆棉帮助、宣传不大。 主线的两个家庭,在看的时候很不明所以,唯一的交集就是都种植棉花。映后的时候,导演说“因为这部电影,两个家庭在放映现场自然地认识。艾尔肯说两家就是亲戚,以后会多走动”,把这段剪进片子里,会帮两条分散的主线做一个自然的汇集,更有助于观看。 对艾尔肯一家印象特别深刻:父母的信念非常强—不管多辛苦,一定要供孩子读书、上大学、走出去。在两个女儿考上大学、即将离家之际,陪着女儿挑选行李箱、做一桌丰盛的晚宴、一家人一起用餐、妈妈舍不得又忍不住的默默哭泣,给了即将离家的女儿足够的温暖、仪式感与爱。即使大哥没上大学,但父母给予大哥的也是充裕的肯定。大哥对他孩子的教育也是鼓励孩子学习。 一家人的氛围非常好,特别亲和、友善的家庭。自家内部,时常欢歌笑语。对外人也是有商有量的沟通方式。即使爸爸在外受了气,和女儿视频时,也不会发泄情绪,调侃女儿会把学费花了后,又不忘提醒要对自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