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深刻,但剧情变化不大
教育的目的是人
跟加班儿似的
🎬《代课教师》是一部反映法国教师工作生活现状的日常流电影,没有太多戏剧化冲突,更多的是通过镜头真实描绘教师职业在法国当下社会环境,面临的困难与抉择。 如何兼顾家庭与工作?如何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中保有激情?如何增加课堂趣味吸引一堆注意力涣散的熊孩子? …… 注:在一场映后互动中,主创解释了片名的法文英文都是《𝐀 𝐑𝐄𝐀𝐋 𝐉𝐎𝐁》,我认为这是更贴近影片内核的命名,代课其实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形形色色的老师们在教育体系中面对的共同命运。 许多校园作品都致力于从学生角度展现孩子们的成长,青少年的情感羁绊,但聚焦教师视角的作品很少。这一部能把老师们都当做真实的人,有欢乐也有痛苦,背负使命感的同时也会迷茫,塑造了一部难得的职业题材电影。 👩🏫在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总会想起我们这两年层出不穷的报道,越来越严苛的校园管理,被剥夺课间受困于教室的孩子们,还有一些年轻老师在层层重压下只能选择放弃工作,甚或是放弃生命。 所以对于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我在沉浸中又有所羡慕,纵然在法国老师也需要面对困境,但他们的难题在东亚环境里可能就有点凡尔赛了……
这是一部关于教师群体的温暖向写实电影。可以在其中感受到温馨但却不鸡汤,感受到美好但却不过火,上一部给我这样感觉的,还是高中时看到的《奇迹男孩》,同样也是校园题材。 每个人都有多重身份,需要切换不同角色,而如何处理其中一个身份带来的焦虑进而不影响其余的身份,这是看似简单又具有考验性的事情,且时刻发生。 看似无威自怒的老教师,实则在为无法接受儿子没有达到自己期望的成就而忧愁;看似和蔼温柔的女地球科学老师,实则被自己的儿子厌恶推搡被学校请家长,有的在离异需要与前夫轮流带孩子,有的需要一遍备课一遍安抚着嗷嗷待哺的婴儿,有的原来在掩藏着对彼此的情思… 所以在这里的老师,不是《放牛班春天里》用音乐治愈孩童的音乐老师,不是《死亡诗社》里润物无声的文学老师,不是《热血教师》里有教无类的“Chandler”,这一刻,老师的形象真实化,也具像化,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的普通而真实,也是那么的忙碌而无助。 总之想感受一些温暖与美好,但别太假到失真,那不妨去试试这部电影,用另一种角度,重返学生时代。 亦或是对于教师群体来,也可以走进影院,沉浸式感受一整个班都是令人窒息的“熊孩子”。
很有真实感的一部法国电影,部分镜头甚至有点纪录片的感觉。比较不常见的选择了“教师”的视角展现了普遍面临的教学方法、家长质疑和学生挑衅等多种教学困境,同时也对教学之外的友情爱情和生活压力有所涉及,电影着力于自然的呈现现实的问题,难怪看到不少人说法国教师都很有共鸣。 感触比较深刻的是,教师们作为学校和诸多学子的教育者,却也多是家庭陪伴和辅导的缺位者,教师是把时间和耐心给了别人的孩子的人。另外在追求自由与个性的国度,与学生有着融洽关系的同时,建立威严和敬重也是教师需要平衡的问题之一。 唯一的一场吻戏还是让人感受到了法国人的浪漫主义。
#M观影团天坛奖特别观影# #北京国际电影节# 能够在北影节看到Thomas Lilti的最新作品《Le métier sérieux 代课教师》真的超级开心,非常喜欢之前的Hippocrate和Première année~这次可以现场听导演分享拍摄的趣事和初衷真的非常幸运~ 作为法语老师,难得看到一部聚焦教师视角的教育题材电影,也没有脸谱化教师的形象,而是把他们的开心、不开心、纠结和疲惫都展现出来了,非常有共鸣!Vincent的小表情真的很准确了!
很朴实的一部电影,以教师的视角讲述了法国一个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故事。教师只是一份工作,他们面对的是一群处于叛逆期的学生, 各种状况不断发生,男主第一次作为老师,从毫无经验到最后的游刃有余,遇到问题时和学校同事及家长共同解决。以前对国外的学校不太了解,从这部电影看起来全世界的学校都存在着一样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如何相处,怎样把教师这个职业做好。
走出校园多年,虽然学生时代的美好记忆还历历在目,但却很少想过当时教我的老师们,他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他们怎样看待自己的职业,这部电影恰好给了这样的角度。延续法国电影现实主义传统,电影用大量细腻的笔触、丰富生活片段勾勒出真实的人生图景,有相聚、别离,也有冲突、愤怒和教师所面临的困境,到影片最后周而复始。
教师面临的困境,在工作中以及在生活中,这部片以纪录片的颗粒度呈现了出来,戏剧性和冲突都此起彼伏,颇具故事性,虽说留下了一堆悬而未决的问题,但是显得客观、有趣,也发人深思。没想到导演八、九年前还是全科医生,出生于一个两代教师家庭,很有生活触觉啊。
是一部讲法国中学老师故事的电影,故事内容涵盖了老中青三代老师,主角是一个数学代课老师,当他新到一所学校后发生的种种故事,用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展现了法国中学教育的一面,影片偏重故事性,有每个中学里都会发生的青春期学生和老师的矛盾冲突,不得不说法国的中学教育严谨有序制度完善,一个很奇特的点是老师们大都离婚了,老师在学校教书育人但是和自己孩子之间却有着种种矛盾,这也是一个电影让我们产生思考的地方。
普通法国中学教师的喜怒哀乐。
没看进去,没能理解,没有共鸣,让人有疑问的流水账,看困了,每个全场有反应的笑点我都没get到好笑之处。老师群像戏+每个人有多重身份下的困境,但人物本身塑造得不够,没感觉讲出来什么值得道的事情,也没什么启发式的思考,也感受不到学生在里面有被好好着墨。
现在难得的表现现实电影,法国普通教育也是问题重重,年轻人的成长不易,教育者伤透脑筋,似乎是普遍困惑,社会变化太快。
#M观影团天坛奖特别观影# #北京国际电影节# 工作的内涵是什么?各种关系的互通了解,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共同成长!最后的映后交流很有意思!导演制片都来了
#M观影团天坛奖特别观影##北京国际电影节# 今天观看了《代课教师》这部入围北影节的优秀影片,非常开心。影片具有法国电影的浪漫气息,也反映了一些社会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兼备了艺术性与真实性,富有生活气息。影片的基调是淡淡的、温馨的,非常喜欢!
择取教师这一常被忽视的群体,我们精心勾勒出了一幅幅不同年龄、不同境遇下的教师画像。同时探讨教师职业的复杂性,从而引发对教育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教师不再是刻板的职业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着丰富内心世界的“生活之人”。 同时,人与人的关系的叙述也相当可观,丰富了影片的叙事的层次。
非常日常写实地呈现了法国教师这一职业的现状,除了要在职场应对状况百出的学生们,各自的私生活也面临着不同的境遇,生活总是有许多无奈和苦恼,却也按部就班地前进着,剪不断理还乱,大概就是生活的本质。
#M观影团天坛奖特别观影# #北京国际电影节# 影片用一个代课教师身份的博士生带我们走进了教师这个群体。中法两国的文化理念和教育方式不同,使得影片始终保持一种悬念,在同样的场景和境遇下,这些法国教师会如何处理这些棘手问题和问题学生的?影片显然不想去拍一部教育指南,它意图呈现出学校复杂的现状,无限地去接近生活本身,这种创作态度让影片充满流畅自然的写实风格,这也可能和导演以前是医生职业的严谨态度有关。到了映后交流、游戏环节,导演托马斯·利蒂说乒乓球,中国第一,法国第二,呵呵~他是懂国球的,毕竟他是第二次来中国了,希望他有机会再来,圆一个故宫梦。
思想深刻,但剧情变化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