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首映礼上看了《二手杰作》,确实够讽刺,而且值得细细品咂。因为它不是一部简单的讽刺喜剧,也不是在简单地讽刺文学圈,而是在讽刺所有有“虚荣心”的人。 于和伟演绎的“马寅波”一角,他有自身的中年困境、有执着多年的文学之梦、更有放不下的虚荣追求,他在借用儿子的一次意外事件来满足自身虚荣心的过程中,遇到了各色各样的人和事,学校同事们前后态度的变化,出版社师兄从傲慢到低头哈腰,各色人物的前后态度完成了导演对人和人性的讽刺。爆红与热闹容易满足虚荣心,但在泡沫褪去之后,暴露出来的是令人捧腹的荒唐,如何从中达成自我的和解,很重要。影片主创对讽刺和喜剧的处理是恰到好处的,有欢乐也有思考,看的人意犹未尽。
马寅波,一个写作三十年投稿十余年却无一发表的高中语文老师,看起来已经习惯了拒绝,习惯了接受,习惯了无所谓,也习惯了再来一次。这种习惯应该已经渗进他的骨子里,像盏支撑生命的长明灯,没那么多灯油却足够点燃,风从差不多固定的方向吹过来这火苗也跟着抖动几下,也就烧到了知天命这天。 然而一切都在现实面前戛然而止。治疗费巨大,房子要抵押,儿子前路未知,学校要避责排险,十几年埋在心里最深的最不愿意挑明的苦涩倾泻而出,洪水猛兽。 没有了“阻碍”终于可以为所欲为,马寅波什么都不要了只想要“尊严”,这种执拗的着了魔的执念太大了,他怎么能兜住这种东西,他只是个普通人罢了。 压死人的最后一根稻草落下,他终与自己和解,但他觉得不该是这样,他还没活够,他还要写作,但不是已经出书了吗,这就够了。 大起大落凡人,荒诞现实人生。 无数凡人理想,支撑生活的希望,执着但不执念,愿你终能与自己和解。 首映时觉得这片子太现实了哪里荒诞了,哪里又是喜剧了,到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人生事,执念,纵容,无奈,隐忍,痛苦,失控,拯救,自洽。无数相同循环的欲望在无数人身体里流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和自我和解,马老师最后和解了,我真为他高兴。
这部电影是讲一位语文老师的儿子“跳楼”,语文老师替儿子写了一封遗书而一夜成名,剧情还可以。电影结尾语文老师的总结很好,人生,虚荣,认知。有时不要逼自己,就会发现,有些时候,是正确的。和自己和解,就会开心。
人生并不是一定要去做大家世俗认为有意义的事,意义是自己赐予的。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只要当下你是享受的就是有意义的。人这一辈子肯定会遇到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一种经历,切记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大胆的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吧,人嘛本该灿烂过一生! 人生、虚荣、认知、和解
有点荒诞,有点辛酸,有点笑中带泪。 保安的戏份是关键的解扣人,不用方言更舒服,小岳岳来演应该更灵动。 很多明星助阵,但并没有太多发挥空间,有些浪费卡司,但也可以理解,毕竟小人物的故事不找命硬很难吸精。 郭麒麟基本本色出演,贡献了无美颜滤镜的真实自我,于和伟依旧对慷慨陈词驾轻就熟,但太戏剧的台词水平反而不如倪虹洁接地气。 群像戏演员里另一语文老师就比较灵动,也是老戏骨来的。 结尾上价值差点意思,但救人坠楼又抢救了几分回来,算是不错。
在看这电影之前,我已经把官方发的所有预告都刷了个好多遍,本来以为是一喜剧,结果也是图看的我又又又进去了,对马老师是又讨厌,又心疼,又喜欢的。这部电影很荒诞,又有很现实的点。现实,当你是作家马墨的时候,很多人来找你,曾经说你要坐牢的老师反着来拜你,可当你还是那个学生马墨的时候,很多人都来欺负你,只有父母视你如珍宝,让我又一次爱上了马寅波这个daddy! 讨厌是因内⋯没错,他是一个有理想的人,想要出书,想要当作家,但是自己和作品都却没能被人看的上,然后把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没能及时发现马墨的特长和闪光点。 心疼是,记得一个片段,他想要极力的去澄清书是自己写的,而非儿子写的,但是却被保安的一段录音搞得他有点无力辩解,甚至有点小绝望,有口说不清的样子⋯.反正我是很揪心啊那段。每喜欢是,结尾,本来他想要跳楼的,然后后面没跳却看见一女孩跳,给她讲道理,给她上了一课,我觉得其实他也是给自己上的一课,让自己想明白,和自己和解! 这部电影很好,也给我上了一课,一些道理,我懂了
真的非常惊艳,荒诞又扎心,折射了生活中太多的群相,也让我想到曾看过的一句话:人类一切的恐惧都源于过分的关注,或是过度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或是深陷于与他人争辩自证的漩涡当中,如此每日入账的只有无尽的内耗。 讽刺电影最犀利的地方就是抓住一个冲突点用力猛戳,本片就恰到好处地拿捏了靶心,一个谎言的延续需要千万个谎言来贴补,但贴到最后谎言的大厦也会轰然崩塌,曾以为绝妙的说辞都会倾巢而出地跳出来成为真相的刺客,看扎不扎你就完了,一瞬间把所有的线索串联到一起来推高剧情燃点,合理又巧妙,让人直呼过瘾。马寅波经过一番无效的操作和抵抗,反而是在天台上卸下一切包袱后的无心插柳,成就了其人生中最闪耀的时刻,在空中悬停的那几十秒,不知有没有触动到大家内心深处的某个暗门。同样作为一个内容工作者也是蛮感慨,里面对炒作内容反而比内容本身更有效一系列借喻映射,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庸碌了大半辈子的马寅波,疯狂了几个月的马寅波。习惯胸前插一支钢笔的马寅波,在KTV敲冰庆功的马寅波。信奉天道酬勤的马寅波,踉跄走上天台的马寅波。从高空坠落时露出浅浅笑容的马寅波。那一抹笑,写着解脱、无奈、自嘲、欣慰、释然……伴随着毛不易的歌声,戳中不少人的泪腺。这是电影《二手杰作》为数不多的“温情”时刻之一。也是在吹熄马寅波的人生烛火之后,托住这个在欲望陷阱中不断下坠的中年男人的一片羽毛。《二手杰作》故事的荒诞程度不亚于《甲方乙方》的戏中戏。高中语文老师马寅波自认学富五车,但人到中年一事无成。肉体力不从心,梦想遥不可及,事业劳而无功,儿子出乖弄丑。这天,儿子马墨在学校意外坠楼。为了面子,马寅波亲自代笔了一封“振聋发聩”的遗书,将意外包装成“自杀”。谁知,这封遗书竟然让马墨一夜爆红,马寅波也得以“代子”逐梦文学圈。出书、庆功、领奖,红得不亦乐乎。正当他走上人生巅峰之时,马墨醒了……儿子“死”了,爸爸“红”了。何止反套路,简直是命运的齿轮从儿子到老子反着转。导演王子昭用了两年多时间磨剧本,有过几版大的改动,细节、台词上的调整数不胜数。这份雕琢最终体现在影片的高完成度上。
非常不错的片子,有被感动到,也有被教育到。人生到底应该追求什么?面对名与利的诱惑如何才能保持定力,这是很多人没有想清楚的问题。演员表演都很到位,于和伟老师、郭麒麟等,都很抓人。搞笑桥段恰到好处,煽情之处也不矫情。小人物的命运,寻常生活中的悲欢,人生的奋斗,都在一个看似荒诞却很深刻的故事中表现出来。五星推荐!
前半段其实挺一般,还想着就这样,挺无聊的时候,于和伟这个父亲疯起来还是挺好看,看完还会觉得整个故事还是有寓意有深度,值得看完想想这社会有时不就这么讽刺嘛!于老师和倪老师这一对真是实力派,绝!郭麒麟的儿子呢,就弱了!
于和伟、郭麒麟、倪虹洁等演员的出色表演,为影片增色不少。他们通过细腻的情感演绎和生动的角色塑造,将人物的复杂性和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很适合周末和朋友们一起来呀,度过一个快乐周末!也推荐大家来呀
很喜欢于和伟,很不错
演技不错有,嘲讽意味,小众电影
茶余饭后看一看可以,讽刺性很高
哇塞,经典的讽刺文学啊 又好笑,但是笑完之后就觉得思考一下细思极恐
于和伟饰演的马寅波将一个怀揣文学梦想却不得志,在名利诱惑下逐渐迷失自我的中年男人刻画得入木三分,郭麒麟饰演的马墨也生动展现了一个被父亲掌控、在荒诞事件中成长的年轻人形象,角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使观众容易产生共鸣。
不好看不推荐
有笑点 但总体来说无聊
也还凑合吧,也就一般
还是挺好看的
父爱谁懂啊。
还行吧,也挺好看反正
一部敢拍的电影值得赞扬,电影之外的喜剧更有乐子 🌟 推荐
挺好的。就是郭麒麟演技需要再接再厉
最热
上周在首映礼上看了《二手杰作》,确实够讽刺,而且值得细细品咂。因为它不是一部简单的讽刺喜剧,也不是在简单地讽刺文学圈,而是在讽刺所有有“虚荣心”的人。 于和伟演绎的“马寅波”一角,他有自身的中年困境、有执着多年的文学之梦、更有放不下的虚荣追求,他在借用儿子的一次意外事件来满足自身虚荣心的过程中,遇到了各色各样的人和事,学校同事们前后态度的变化,出版社师兄从傲慢到低头哈腰,各色人物的前后态度完成了导演对人和人性的讽刺。爆红与热闹容易满足虚荣心,但在泡沫褪去之后,暴露出来的是令人捧腹的荒唐,如何从中达成自我的和解,很重要。影片主创对讽刺和喜剧的处理是恰到好处的,有欢乐也有思考,看的人意犹未尽。
马寅波,一个写作三十年投稿十余年却无一发表的高中语文老师,看起来已经习惯了拒绝,习惯了接受,习惯了无所谓,也习惯了再来一次。这种习惯应该已经渗进他的骨子里,像盏支撑生命的长明灯,没那么多灯油却足够点燃,风从差不多固定的方向吹过来这火苗也跟着抖动几下,也就烧到了知天命这天。 然而一切都在现实面前戛然而止。治疗费巨大,房子要抵押,儿子前路未知,学校要避责排险,十几年埋在心里最深的最不愿意挑明的苦涩倾泻而出,洪水猛兽。 没有了“阻碍”终于可以为所欲为,马寅波什么都不要了只想要“尊严”,这种执拗的着了魔的执念太大了,他怎么能兜住这种东西,他只是个普通人罢了。 压死人的最后一根稻草落下,他终与自己和解,但他觉得不该是这样,他还没活够,他还要写作,但不是已经出书了吗,这就够了。 大起大落凡人,荒诞现实人生。 无数凡人理想,支撑生活的希望,执着但不执念,愿你终能与自己和解。 首映时觉得这片子太现实了哪里荒诞了,哪里又是喜剧了,到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人生事,执念,纵容,无奈,隐忍,痛苦,失控,拯救,自洽。无数相同循环的欲望在无数人身体里流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和自我和解,马老师最后和解了,我真为他高兴。
这部电影是讲一位语文老师的儿子“跳楼”,语文老师替儿子写了一封遗书而一夜成名,剧情还可以。电影结尾语文老师的总结很好,人生,虚荣,认知。有时不要逼自己,就会发现,有些时候,是正确的。和自己和解,就会开心。
人生并不是一定要去做大家世俗认为有意义的事,意义是自己赐予的。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只要当下你是享受的就是有意义的。人这一辈子肯定会遇到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一种经历,切记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大胆的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吧,人嘛本该灿烂过一生! 人生、虚荣、认知、和解
有点荒诞,有点辛酸,有点笑中带泪。 保安的戏份是关键的解扣人,不用方言更舒服,小岳岳来演应该更灵动。 很多明星助阵,但并没有太多发挥空间,有些浪费卡司,但也可以理解,毕竟小人物的故事不找命硬很难吸精。 郭麒麟基本本色出演,贡献了无美颜滤镜的真实自我,于和伟依旧对慷慨陈词驾轻就熟,但太戏剧的台词水平反而不如倪虹洁接地气。 群像戏演员里另一语文老师就比较灵动,也是老戏骨来的。 结尾上价值差点意思,但救人坠楼又抢救了几分回来,算是不错。
在看这电影之前,我已经把官方发的所有预告都刷了个好多遍,本来以为是一喜剧,结果也是图看的我又又又进去了,对马老师是又讨厌,又心疼,又喜欢的。这部电影很荒诞,又有很现实的点。现实,当你是作家马墨的时候,很多人来找你,曾经说你要坐牢的老师反着来拜你,可当你还是那个学生马墨的时候,很多人都来欺负你,只有父母视你如珍宝,让我又一次爱上了马寅波这个daddy! 讨厌是因内⋯没错,他是一个有理想的人,想要出书,想要当作家,但是自己和作品都却没能被人看的上,然后把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没能及时发现马墨的特长和闪光点。 心疼是,记得一个片段,他想要极力的去澄清书是自己写的,而非儿子写的,但是却被保安的一段录音搞得他有点无力辩解,甚至有点小绝望,有口说不清的样子⋯.反正我是很揪心啊那段。每喜欢是,结尾,本来他想要跳楼的,然后后面没跳却看见一女孩跳,给她讲道理,给她上了一课,我觉得其实他也是给自己上的一课,让自己想明白,和自己和解! 这部电影很好,也给我上了一课,一些道理,我懂了
真的非常惊艳,荒诞又扎心,折射了生活中太多的群相,也让我想到曾看过的一句话:人类一切的恐惧都源于过分的关注,或是过度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或是深陷于与他人争辩自证的漩涡当中,如此每日入账的只有无尽的内耗。 讽刺电影最犀利的地方就是抓住一个冲突点用力猛戳,本片就恰到好处地拿捏了靶心,一个谎言的延续需要千万个谎言来贴补,但贴到最后谎言的大厦也会轰然崩塌,曾以为绝妙的说辞都会倾巢而出地跳出来成为真相的刺客,看扎不扎你就完了,一瞬间把所有的线索串联到一起来推高剧情燃点,合理又巧妙,让人直呼过瘾。马寅波经过一番无效的操作和抵抗,反而是在天台上卸下一切包袱后的无心插柳,成就了其人生中最闪耀的时刻,在空中悬停的那几十秒,不知有没有触动到大家内心深处的某个暗门。同样作为一个内容工作者也是蛮感慨,里面对炒作内容反而比内容本身更有效一系列借喻映射,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庸碌了大半辈子的马寅波,疯狂了几个月的马寅波。习惯胸前插一支钢笔的马寅波,在KTV敲冰庆功的马寅波。信奉天道酬勤的马寅波,踉跄走上天台的马寅波。从高空坠落时露出浅浅笑容的马寅波。那一抹笑,写着解脱、无奈、自嘲、欣慰、释然……伴随着毛不易的歌声,戳中不少人的泪腺。这是电影《二手杰作》为数不多的“温情”时刻之一。也是在吹熄马寅波的人生烛火之后,托住这个在欲望陷阱中不断下坠的中年男人的一片羽毛。《二手杰作》故事的荒诞程度不亚于《甲方乙方》的戏中戏。高中语文老师马寅波自认学富五车,但人到中年一事无成。肉体力不从心,梦想遥不可及,事业劳而无功,儿子出乖弄丑。这天,儿子马墨在学校意外坠楼。为了面子,马寅波亲自代笔了一封“振聋发聩”的遗书,将意外包装成“自杀”。谁知,这封遗书竟然让马墨一夜爆红,马寅波也得以“代子”逐梦文学圈。出书、庆功、领奖,红得不亦乐乎。正当他走上人生巅峰之时,马墨醒了……儿子“死”了,爸爸“红”了。何止反套路,简直是命运的齿轮从儿子到老子反着转。导演王子昭用了两年多时间磨剧本,有过几版大的改动,细节、台词上的调整数不胜数。这份雕琢最终体现在影片的高完成度上。
非常不错的片子,有被感动到,也有被教育到。人生到底应该追求什么?面对名与利的诱惑如何才能保持定力,这是很多人没有想清楚的问题。演员表演都很到位,于和伟老师、郭麒麟等,都很抓人。搞笑桥段恰到好处,煽情之处也不矫情。小人物的命运,寻常生活中的悲欢,人生的奋斗,都在一个看似荒诞却很深刻的故事中表现出来。五星推荐!
前半段其实挺一般,还想着就这样,挺无聊的时候,于和伟这个父亲疯起来还是挺好看,看完还会觉得整个故事还是有寓意有深度,值得看完想想这社会有时不就这么讽刺嘛!于老师和倪老师这一对真是实力派,绝!郭麒麟的儿子呢,就弱了!
最新
于和伟、郭麒麟、倪虹洁等演员的出色表演,为影片增色不少。他们通过细腻的情感演绎和生动的角色塑造,将人物的复杂性和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很适合周末和朋友们一起来呀,度过一个快乐周末!也推荐大家来呀
很喜欢于和伟,很不错
演技不错有,嘲讽意味,小众电影
茶余饭后看一看可以,讽刺性很高
哇塞,经典的讽刺文学啊 又好笑,但是笑完之后就觉得思考一下细思极恐
于和伟饰演的马寅波将一个怀揣文学梦想却不得志,在名利诱惑下逐渐迷失自我的中年男人刻画得入木三分,郭麒麟饰演的马墨也生动展现了一个被父亲掌控、在荒诞事件中成长的年轻人形象,角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使观众容易产生共鸣。
不好看不推荐
有笑点 但总体来说无聊
也还凑合吧,也就一般
还是挺好看的
父爱谁懂啊。
还行吧,也挺好看反正
一部敢拍的电影值得赞扬,电影之外的喜剧更有乐子 🌟 推荐
挺好的。就是郭麒麟演技需要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