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电影 > 想像/叩問:易文
想像/叩問:易文海报封面图

想像/叩問:易文

纪录片
2014-11-12中国香港上映 / 52分钟
简介

對熟諳香港電影的上一代觀眾來說,易文是個如雷貫耳的名字。他導演過的多部電影,如《曼波女郎》(1957)、《青春兒女》(1959)、《星星、月亮、太陽》(1961)、《教我如何不想她》(1963)、《西太后與珍妃》(1964),都是燴炙人口的經典作品。但很少人知道,易文在香港開始關注他的電影創作生涯之前,其實是個產量豐富和十分受歡迎的作家,僅在1951-55年短短4年間,便出版了7本短篇及長篇小說,文學成就更足以比美其電影藝術。今年5月下旬,中華書局和嶺南大學整理及出版了他的都市短篇小說集《真實的謊話》(也斯、黃淑嫻編輯),讓我們得以重新認識這名被遺忘了的傑出「南來香港作家」,並確立他的地位。 1949年,跟很多文藝工作者者一樣,易文與妻子周綠雲及剛出生不久的兒子從上海來到香港定居。開始時,易文與上海友人合辦《上海日報》,任總編輯,幾月後兼任《香港時報》副刊編輯,51年辭去《上海日報》職務,替《星島》日/晚/週報、《新晚報》副刊及《新聞天地》週刊寫稿,包括雜文、小說及短詩。同年10及12月,便一口氣出版了《真實的謊言》(短篇小說集,筆名諸葛郎)、《蠱惑記》(中篇小說集,筆名晏文都)、和《金縷衣》(中篇小說集)三本書。1952年,他再出版了小說集《笑與淚》、長篇小說《彗星》及翻譯小說《紅軍來了》。1953年,出版長篇小說《恩人》(1964年再版是易名為《雨夜花》)及《幽夢影》。1954年,譯作《好萊塢工作實錄》出版,小說《懸崖》、《海上明月》在報刊上連載。1955年,出版中篇小說《夢中人》及長篇小說《凶戀》。這之後便停止了文字寫作,全力投入電影創作。直至1972及1973年,始再提起筆桿,為《明報》寫專欄「若有所思」。 近年來,香港流行本土主義說法。在文化研究範疇裡,對發掘和重新檢視過去年代的風貌也越加重視。在上世紀50年代的南來作家群中(徐訏、司馬長風、葉靈鳳、舒巷城、黃谷柳、劉以鬯等),易文一向備受忽視 (也可能是被自己的電影成就所掩蓋了),所以希望憑藉這一集節目,配合著坊間近日對他的重新研究,予他以一個公允的評價。 導演﹕舒琪

影视行业信息《免责声明》I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1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