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片于1989年摄制,当时前苏联正处于新旧意识交替期,社会发展走到了十字路口,特别是个体合作社蓬勃发展。影片多次呈现街上形形色色、姿态各异的“合作社”景象,主人公吉马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提出开办“私人侦探社”的申请。从市议员最初不批准到后来批准,我们隐约能看到“官僚”机构的影子。如果说影片对这一场景的处理运用了漫画式手法,那么当吉马的侦探所挂牌后,民警局上校前来拜访,这一情节则充满隐喻色彩。他来无影去无踪,进门时连门顶上的铃都没响,仿佛一个“幽灵”,这无疑象征着整个社会体制在社会发展变化中已显得过时且不适应。实际上,从影片的情节中能明显感受到这一点。“民办”与“官办”之间的竞争较量形成了鲜明对比。那位上校是十足的“官僚”代表,在追查绑架案时只相信“专家说的不会错”,从不自己思考,而吉马却冒着生命危险展开侦查。虽然,这种对比显得过于“标签化”……
影视行业信息《免责声明》I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1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