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ly_1228





《冬日之光》是伯格曼“沉默三部曲”的第二部,将镜头对准信仰危机。影片里,牧师在讲道坛上传扬基督的爱,却无法真正慰藉他人与自己。渔夫因恐惧战争想自杀,牧师苍白的劝慰毫无作用,最终渔夫还是选择了死亡。
导演用大量长镜头和特写,捕捉人物的细微表情与情绪,将牧师的冷漠、挣扎,渔夫的绝望,展现得淋漓尽致。教堂内的场景,压抑又肃穆,强化了信仰困境。
这部电影借牧师的迷茫与挣扎,深刻探讨了信仰在现实冲击下的脆弱与无力,是对人性、信仰、生命意义的一次深度叩问,引人深思。
0回复
在瑞典十一月的一个礼拜日,确切地说仅是两个教堂的仪式中间的几个小时里。讲道坛,是牧师托马斯辛劳一生的地方,他现在仍站在这里,严肃冷漠地主持着仪式。令人窒息的冷漠源于他正处于他生命的炼狱:身体上是严重的发热感冒,感情上行将就木,信仰上一切都不真实,对自己的神职也失掉了信心。渔夫来访,他内心带着因害怕战争而不能化解的恐惧。结束生命,已成为渔夫并非一时冲动的决定。面对生命的结束与延续这样沉重的问题,牧师能在不知道在他面前应该说什么,苍白的语言增强了信徒的不信任,同样更折磨着牧师。托玛斯冷酷,孤僻,却尽责善良,渔夫自杀了。托马斯因妻子的死已经远离了一切人类关系。他逃避着爱他的玛塔,并冷酷地向她发泄,而后却又发现没有她,他的世界更可怕,一切回归原样,他又对她发出了邀请 。
影视行业信息《免责声明》I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1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