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戈·冯·霍夫曼斯塔尔,胡戈·封·霍夫曼斯塔尔(Hugo von Hofmannsthal,1874.2.1~1929.7.15),奥地利戏剧家、散文家、抒情诗人和短篇小说家。身为维也纳银行经理的独子,在优裕的物质环境中长大。从1890年开始用笔名发表诗歌,被人誉为“神童”。1892年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法律、法国文学和哲学,期间曾服兵役一年,189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01年与格特鲁德·施莱辛格(Gertrud Schlesinger)结婚,以自由作家的身份定居在维也纳的罗道恩(Rodaun)。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被征入伍,任后备役军官,在维也纳战时救济局(Kriegesfarsorgeamt)领导新闻处工作,后在奥地利驻外使团供职,1916年回维也纳从事戏剧工作。霍夫曼斯塔尔创作的第一个十年,亦即1890年代是其诗歌创作时期。他的抒情诗语言优雅、柔关,形式精湛,充满梦幻和感伤情调,如《早春》(Vorfrfihling,1892)。1898年后他逐渐脱离诗歌,将全部精力转向戏剧和歌剧创作,主要作品有《昨日》(Gestern,1891)、《提香之死》(Der Tod des Tizian,1892)、《傻子与死神》(Der Thor und der Tod,1893,1893)、《法伦矿山》(Das Bergwerk zu Falun,1899)、《埃勒克特拉》(Elektra,1903)、《耶德曼》(Jedermann,1911)、《玫瑰骑士》(Der Rosenkavalier,1911)、《纳克索斯岛上的阿里阿特纳》(Ariadne auf Naxos,1912)、《没有影子的女人》(Die Frau ohne Schatten,1919)、《胆怯的人》(Der Schwierige,1921)、《正直的人》(Der Unbestechliche,1923)、《囚塔》(Der Turm,1923)等,他的作品常常以死亡为主题,富含哲理,展示出作家对现实社会的洞察力和对人生的深入思考.、他的作品对奥地利的上层社会也有所揭露.并且流露出作者对资本主义社会丑陋现象的厌恶和由此而产生的悲哀及听天由命的情绪、霍夫曼斯塔尔的戏剧作品诙谐幽默。他凭借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常常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故事情节和戏剧性,对后人的戏剧创作有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