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节第一场,1975年的《镜子》。一大早看这种大师作品的确容易犯困[捂脸]塔可夫斯基的电影无法用正常思维去理解,因为他拍的是人的潜意识和非理性,需要观众主动“去蔽”来达到“澄明”,他自己也说过:“我对情节的发展、事件的串联并没有兴趣——我认为我的电影一部比一部不需要情节。”这部电影是“谨以此片献给我自己”的作品,他童年的记忆碎片以妄诞的方式呈现,他的妈妈和妻子由同一个人扮演,电影里也有记忆中的黑白画面和彩色现实中的黑白画面,时而平静,时而聒噪,《安德烈·卢布廖夫》中的漂浮感再次浮现,他可能对对热气球有某种偏爱。导演拉斯·冯·提尔说他看这部《镜子》看过不下20遍那是一种悟澈了神秘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境界:“观众距离电影的内容越远,也就距离电影越近。”另外吐槽一下地质礼堂,迟到的观众特别多,工作人员竟然拿着刺眼的手电筒在黑暗的厅里给迟到的观众指引座位,开场10分钟了还这样。看似贴心的服务实则让他们的不专业显得愈发透明:牺牲准点观众的利益,以后谁还愿意准点?
北影节第一场,1975年的《镜子》。一大早看这种大师作品的确容易犯困[捂脸]塔可夫斯基的电影无法用正常思维去理解,因为他拍的是人的潜意识和非理性,需要观众主动“去蔽”来达到“澄明”,他自己也说过:“我对情节的发展、事件的串联并没有兴趣——我认为我的电影一部比一部不需要情节。”这部电影是“谨以此片献给我自己”的作品,他童年的记忆碎片以妄诞的方式呈现,他的妈妈和妻子由同一个人扮演,电影里也有记忆中的黑白画面和彩色现实中的黑白画面,时而平静,时而聒噪,《安德烈·卢布廖夫》中的漂浮感再次浮现,他可能对对热气球有某种偏爱。导演拉斯·冯·提尔说他看这部《镜子》看过不下20遍那是一种悟澈了神秘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境界:“观众距离电影的内容越远,也就距离电影越近。”另外吐槽一下地质礼堂,迟到的观众特别多,工作人员竟然拿着刺眼的手电筒在黑暗的厅里给迟到的观众指引座位,开场10分钟了还这样。看似贴心的服务实则让他们的不专业显得愈发透明:牺牲准点观众的利益,以后谁还愿意准点?
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