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查泽雷的这部影片,Gosling的表演含蓄又深沉。剧作是反宏大叙事的,更倾向于塑造人物,可见这种人类的一大步之前有多少惨烈的牺牲与修正。有几个地方印象特别深刻,在与儿子们告别前采用发布会式的回答和与儿子的握手;登月后透过太空面罩反射出的地貌与静默,流泪留下了女儿的手链和思念;
剧情好拖沓冗长
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壮举!
登月第一人,以一个比较接近现实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当年登月的整个历程,美俄当时为了搞太空军备竞赛,就都启动了登月项目,最后还是美国率先一部登上了月球,电影里为我们缩略图式的呈现了登月从筹备到最终的成功,和一代登月人付出的艰辛甚至于生命的代价,但是也让人类在认知宇宙上踏出了第一步,电影还是用尼尔的视角比较多,也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电影的感情色彩。不过整部片还是比较慢和闷,不喜欢这类题材的估计分分钟都会出戏,稍显无聊。
高潮部分登月采用了全静音,那一段处理得太好,结尾的音乐是大师级别的,感觉整部电影的压抑得到了释放,查泽雷的电影总是有种漫不经心却又让人热泪盈眶的感觉,拍了两部神作的年轻导演并没有飘,依然是有诚意去挖掘内心深处的内容,结尾加分。
Neil Armstrong1969年登月前后的经过。适逢登月50周年,ANU举办了Moon Week进行纪念。这部电影视效很好,很多镜头都是和当年的低清晰度摄像画面完全一致。第一次知道原来火箭里震感那么强烈,和民航飞机差距不要太大。初中英语课本里有登月的课文,但这次是我第一次系统地了解这段历史。
#微影评##登月第一人#(First Man)并不是想象中的传统人物传记的感觉 四平八稳 缺少惊喜 可能太注重细节抓小的方面而忽略了在大历史背景下的那种震撼 然后只是靠复古的摄影独特的音效在烘托登月的伟大 缺少了很多可看性 发现这个导演真的对高司令是真爱 从爱乐到第一人 把他拍的太有魅力了(7.4)
啊,高司令的其他电影几乎一部不差的看完了,但是感觉这一部主次不太分明,花了大时间描写准备过程,登月甚至成了次要的?
作为纪录片一类的电影还是可以的
阿姆斯特朗的一个女儿夭折了,他两次做替补,因队友罹难而上场……美国人民抗议美国政府的太空计划,作家冯古内特也发声谴责,40亿美元不如用在更需要它的地方,他们为青年人的生命白白牺牲而游行……这就是人权国家的三观!再次看得眼热心热,还有地面指挥中心对宇航员说:你们有空的时候,把什么数据发过来好吗?——这就是特朗普批评的不具美国精神、不那么积极的电影!人命珍贵,人是人的国家啊……
尼尔阿姆斯特朗从一名飞行员到宇航员,任务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让他倍感压力也让美国航天局倍感压力。而后在面对战友的离世,亲人的不理解和上级的不信任,他别无他法只能选择忍耐、接受孤独并寻找机会。终于阿波罗计划被摆上时间表,美苏争霸已经发展到了太空领悟,美国没能在载人航天的开始领先前苏联,就只能在登月计划上完成超越,时代造就了尼尔阿姆斯特朗,他凭借出色的训练通过了审核,成为了登月的宇航员,当他踏上那一步的时候,也终于获得了家人的理解,他也帮助美国成就了太空霸权,这就是他的传奇一生。
另类的个人英雄主义电影,不是我的菜
手环升华了整部电影
#无剧透# 国内不上,我也猜到了为啥,估计不会上了,因为印记太重。 从电影来说,他更加反应了人物内心多过登月这件事。从阿姆斯特朗登月后在月球坑做的那件事就可以知道,还有就是结局和妻子的那一段。 整套戏没有很兴奋激动,反而是平静,平静的结束。 所以这套戏命叫First Man,而不是Moon Landing. 我还是觉得登月真的没有发生,都是老美面子因素在作假。
管弦乐是上帝送给人类的一个神奇的礼物,很喜欢电影里的配乐,那种临场感那种磅礴大气的史诗感在管弦乐的映衬下真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航天员是伟大的,是理智的是这世界意志最强的,是这世间一群向死而生的可爱的睿智具有崇高牺牲精神的人。人类的进步,他们和科学家走在前线,他们的家人当然更是如此。演员演的自然而生动剧情缓慢铺展开,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航天旅程”近距离感受近似感同身受让每个观众可共情的生离死别!电影很好。配乐很好,演员很好!用说人话的剧情方式推进,而不是说教意味浓厚的方式展现航天员的牺牲向死而生的忘我精神展现他们的家国情怀。
最新
很喜欢查泽雷的这部影片,Gosling的表演含蓄又深沉。剧作是反宏大叙事的,更倾向于塑造人物,可见这种人类的一大步之前有多少惨烈的牺牲与修正。有几个地方印象特别深刻,在与儿子们告别前采用发布会式的回答和与儿子的握手;登月后透过太空面罩反射出的地貌与静默,流泪留下了女儿的手链和思念;
剧情好拖沓冗长
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壮举!
登月第一人,以一个比较接近现实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当年登月的整个历程,美俄当时为了搞太空军备竞赛,就都启动了登月项目,最后还是美国率先一部登上了月球,电影里为我们缩略图式的呈现了登月从筹备到最终的成功,和一代登月人付出的艰辛甚至于生命的代价,但是也让人类在认知宇宙上踏出了第一步,电影还是用尼尔的视角比较多,也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电影的感情色彩。不过整部片还是比较慢和闷,不喜欢这类题材的估计分分钟都会出戏,稍显无聊。
高潮部分登月采用了全静音,那一段处理得太好,结尾的音乐是大师级别的,感觉整部电影的压抑得到了释放,查泽雷的电影总是有种漫不经心却又让人热泪盈眶的感觉,拍了两部神作的年轻导演并没有飘,依然是有诚意去挖掘内心深处的内容,结尾加分。
Neil Armstrong1969年登月前后的经过。适逢登月50周年,ANU举办了Moon Week进行纪念。这部电影视效很好,很多镜头都是和当年的低清晰度摄像画面完全一致。第一次知道原来火箭里震感那么强烈,和民航飞机差距不要太大。初中英语课本里有登月的课文,但这次是我第一次系统地了解这段历史。
#微影评##登月第一人#(First Man)并不是想象中的传统人物传记的感觉 四平八稳 缺少惊喜 可能太注重细节抓小的方面而忽略了在大历史背景下的那种震撼 然后只是靠复古的摄影独特的音效在烘托登月的伟大 缺少了很多可看性 发现这个导演真的对高司令是真爱 从爱乐到第一人 把他拍的太有魅力了(7.4)
啊,高司令的其他电影几乎一部不差的看完了,但是感觉这一部主次不太分明,花了大时间描写准备过程,登月甚至成了次要的?
作为纪录片一类的电影还是可以的
阿姆斯特朗的一个女儿夭折了,他两次做替补,因队友罹难而上场……美国人民抗议美国政府的太空计划,作家冯古内特也发声谴责,40亿美元不如用在更需要它的地方,他们为青年人的生命白白牺牲而游行……这就是人权国家的三观!再次看得眼热心热,还有地面指挥中心对宇航员说:你们有空的时候,把什么数据发过来好吗?——这就是特朗普批评的不具美国精神、不那么积极的电影!人命珍贵,人是人的国家啊……
尼尔阿姆斯特朗从一名飞行员到宇航员,任务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让他倍感压力也让美国航天局倍感压力。而后在面对战友的离世,亲人的不理解和上级的不信任,他别无他法只能选择忍耐、接受孤独并寻找机会。终于阿波罗计划被摆上时间表,美苏争霸已经发展到了太空领悟,美国没能在载人航天的开始领先前苏联,就只能在登月计划上完成超越,时代造就了尼尔阿姆斯特朗,他凭借出色的训练通过了审核,成为了登月的宇航员,当他踏上那一步的时候,也终于获得了家人的理解,他也帮助美国成就了太空霸权,这就是他的传奇一生。
另类的个人英雄主义电影,不是我的菜
手环升华了整部电影
#无剧透# 国内不上,我也猜到了为啥,估计不会上了,因为印记太重。 从电影来说,他更加反应了人物内心多过登月这件事。从阿姆斯特朗登月后在月球坑做的那件事就可以知道,还有就是结局和妻子的那一段。 整套戏没有很兴奋激动,反而是平静,平静的结束。 所以这套戏命叫First Man,而不是Moon Landing. 我还是觉得登月真的没有发生,都是老美面子因素在作假。
管弦乐是上帝送给人类的一个神奇的礼物,很喜欢电影里的配乐,那种临场感那种磅礴大气的史诗感在管弦乐的映衬下真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航天员是伟大的,是理智的是这世界意志最强的,是这世间一群向死而生的可爱的睿智具有崇高牺牲精神的人。人类的进步,他们和科学家走在前线,他们的家人当然更是如此。演员演的自然而生动剧情缓慢铺展开,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航天旅程”近距离感受近似感同身受让每个观众可共情的生离死别!电影很好。配乐很好,演员很好!用说人话的剧情方式推进,而不是说教意味浓厚的方式展现航天员的牺牲向死而生的忘我精神展现他们的家国情怀。